这一下轮到吴海波犹豫了,之前吹嘘的说东西好,就找人品鉴推广,牛是吹出去了,真要找人来做的话,其中方方面面就太麻烦了。曾经做过引荐人,最后结果是两方不得好,现在……
“只不过是要给小吃而已!他也不缺这点银子花。”吴海波摇摇头,决定不再多事。
另一边,陈观问周晓晴:“你觉得麻辣烫女生会喜欢吃不?”
“我觉得好吃,但是有些女生吃不了辣吧?这可不好说。”周晓晴说道。
“嗯……”陈观摸了摸下巴,然后说道:“你把麻辣烫的做法完整,然后接着开发麻辣香锅。”
“啊?要写东西啊?”周晓晴问道。
“你不说一些顶级大厨日常也是需要写论文报告的吗?你不愿意写东西怎么当大厨,怎么当主厨,怎么当总厨?”陈观反问道。
“好,我写,我写。”周晓晴白了陈观一眼。
……
一番政治风云,观河居士算是接着双方话头抬轿,声名鹊起。
好处是得了名声,谢秋哪里新一期的《故事》销量莫名的涨到了二十万,这让她又欢喜又担心,因为按照行规,销量涨了不论是因为谁的原因让杂志销量涨了,所有作者的稿费基准线都要提上去。担忧的是,这是昙花一现,等到杂志销量下来了,想要降稿费降不下来,跟作者维持的关系坏了,对整个杂志都是灾难。
所以这也是为啥有些杂志即便是捏着鼻子,也得把那些能影响杂志销量的作者好声好气的留下来的原因。当然那些底蕴本身就很强的杂志社倒是可以依旧底气十足,比如时雁的河海文艺,就没有太大的变化。毕竟五六万的起伏波动,对于这样体量出版社来说属于正常波动范围。
这就是体量压死人。
坏处就是,虽然读者通过这个事件回看他的“诗作”认可了他的诗才,可是陈观六爱居士的名头传播度远远超过了他观河居士的名号。同时这些诗被很多有痔之士故意进行各种风月向歪解,同时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同款的六爱叟,六爱翁,六爱子,六爱生,六爱骑士,八爱居士等等诨号的家伙,把那些诗作故意改变成荤段子在网上传播。
感觉一下子观河居士就成了爱的代言人,这让陈观想起某个名为爱的战士实际为刀片收集者的家伙。
托赵觉民找的人很快就找到了,名字叫做孙舟,五十多岁的有些驼背有些瘦,身体看起来依旧健朗的老汉,无儿无女老鳏夫。本来是南边朱家的长工,最近几年朱家运道不行,卖了几次地换钱,孙舟这个长工两年前就被辞退,无儿无女也无恒产的老头,就挨个村子打短工过日子。城里镇里都不爱去,一个住不惯,二个习惯不了城里人做派,三是因为他的手艺就是种地,在村里还方便。
说到手艺,是老人最有自信的,看了一亩三分地的园子,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不仅仅庄户地的事情,木匠,石匠,铁匠,花匠,泥瓦匠,篾匠,裱糊匠,……等等这些手艺都懂,伺候牲畜养猫养狗的本事更不在话下,农机也能自己修理。听到这里陈观感觉只要给这个人足够多的工具,他自己就能盖出一个城出来,真农家全职高手。
按理说有这样本事的人怎么也不用靠当长工过日子,结果老头说自己最大的本事是伺候地,用这个谋生不欺辱人。用别的手艺照顾自己家可以,如果用来谋生抢了别人的生意不说,还耽误了客人的活,不好!
不管这话是不是真心,但是有这话打底,陈观就得把人留下。
没有签协议,因为孙老汉啥都懂唯独不识字,因此就让赵觉民当中间人,把自己的想法给陈观说了,两个要求,一个就是不能辞退他,如果他没干好活手脚不干净那就任凭东家发落。另外一条就是希望死的时候东家能找人给他做法事来生投个好人家。然后就没有其他要求了。
而陈观这里根本想不起来要给这老汉提啥要求,只能点了点头。
点头之后,这老汉当天下午就搬到了东边门房住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