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高坡是通往“都江堰”的必经之地,站在高坡的最高处,可以俯瞰来往的道路,路上及路边的情形一目了然,是个观察情况的好地方。
易宏和王朝歌策马来到此处后,四处转了一下,看了看周边的情形后,就选了棵有些年头的参天大树作为歇脚点。
趁着李白和庞书文他们还有些时间才能到,王朝歌就“都江堰”的一些情况与易宏交流着。
易宏告诉王朝歌,此处离“都江堰”只有三四里地了,今天的时间很是充裕,可以好好的在“都江堰”游览。
接下来,易宏顺便介绍了一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建造过程,好让王朝歌能有个直观深刻的认识。
王朝歌对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李冰很是崇敬
,因为他的努力,造福了成都平原千万百姓,福祉绵延至今,甚至于间接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易宏说道:“李兄想去'都江堰'游览,更多的是凭吊缅怀先人,感悟前辈的智慧,铭记祖先的历史功绩。我想知道,朝歌你想去的原因是什么呢”
王朝歌没有什么可想的,直接就说道:“实地感受前人的智慧,学习其中的开发思想和建设思路。”
易宏觉得有些意外,他本以为王朝歌去“都江堰”为的就是游览参观,近距离看看这个闻名于世的水利工程,满足一下猎奇的心态,顶多感慨抒怀一下,就算是有心之人了。
对于王朝歌的想法,易宏不禁继续询问道:“朝歌,你说的是学习,能给叔叔说的再具体些吗”
王朝歌也正有跟易宏再深入沟通的想法,因为
此行人之中唯有易宏是最熟悉“都江堰”的,庞书文到是到过“都江堰”,但毕竟平日是深居简出的,怎比得上易宏走南闯北多年,这社会阅历丰富呢
人有所长,术有专攻,王朝歌看得很清楚,易宏绝非等闲之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歌大胆预测其在江湖上的威望日隆,来日的成就不可限量。
况且,易宏对一些事物颇有些不同的见地的,能对自己有启发,也是王朝歌喜欢与易宏聊天的动力。
王朝歌是有心之人,力争上游,求上进,就想多跟他交流一下,学习其为人处世之道,作为借鉴学习的榜样。
“其实,在天地之间,人无利爪,口无尖牙,跑不如兔,跳不如蛙,无翅飞不及鸟,无鳍游不及鱼,力不过百斤,壮不如牛马,灵巧不如猿猴。诚如此,人怎会是'万物之灵长'呢”王朝
歌说出自己的疑问,也询问着易宏的想法。
易宏:“尚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语有出处,意为深远。朝歌,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就是天命,是祖先神灵的庇佑。”
王朝歌笑着:“易叔叔,书本之言,神论之语,必有其实际所依,绝不是凭空捏造之辞。只是先人没有给我们讲述清楚这种认知所为何来,典籍中留下了很多空白,需要我们后人去钻研去学习,来完善来传承。但也因为存在一些未解之谜,造成后世诸多牵强攀附之言。但传说绝不是迷信,神话绝不是迷信,这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信仰,是文明传承的真谛。”
易宏知道王朝歌素有见地,就说道:“朝歌,你来说一下为何人为'万物之灵'吧”
王朝歌阐释着自己的思路:“善于学习和勤于反思,这两项是我们立于天地间,成为'万物之灵'的关键。”
易宏细思量这八个字,“善于学习,勤于反思”,说道:“看似简单,但持之以恒难矣
”王朝歌继续说道:“学习和反思,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或是做到的,但我们的祖先就是在点滴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生存的经验,并逐渐形成了知识,向后代传授。在生存斗争的得失间总结经验反思问题,经年累月形成行为习惯,并代代相传。不能说世间万物没有学习的能力,但只是个例,它们也有反思的行为,但依然是个例,能够传到后代的也成了没有意识的条件反射,不是群体行为,形不成合力。曾几何时,自从有了这两样与世间万物的不同之处,人就自然成为了天地间最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