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歌吃着鸭掌,问杜甫道:“这乐山城中,可有些好玩的”
杜甫喝够了水,抹了抹嘴,拿起一个凤爪吃起来,回答道:“乐山城确实不大,但晚上很是热闹,此地的人特别喜欢吃宵夜,所以小吃的种类特别多,我一时间都有些眼花缭乱的。”
王朝歌说道:“那你有没有见到什么特别的人,或是说比较有趣的事”
杜甫想了想,说道:“易叔叔带着我逛街时,倒是见了两个人,就在街上碰到的,像是朋友,他们的装束很奇怪,跟易叔叔聊了挺久的。”
王朝歌知道杜甫没什么社会经验,他所说的装束很奇怪,应该就是江湖中人的穿着。王朝歌猜想,这肯定是易宏在与外围的“黄缨”队做安排。
王朝歌吃完鸭掌,又拿起一个凤爪吃着,说道:“子美,你第一次到这里来,之前有听说过在这里修建的'乐山大佛'吗”
杜甫点着头,说道:“我听舅父讲过,只是他也没来过,所以具体事情也不清楚,我也只知道个大概。
”
王朝歌对“乐山大佛”的历史很清楚,其修造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也很了解,所以他有意要验证一下历史的记载是不是准确的,就对杜甫说道:“子美,那你将自己所知道的讲一下吧。如有偏差,我正好给你纠正。这样,我们在明日游览参观'乐山大佛'时,就更有收获了。”
杜甫也觉得这样的建议很好,说道:“王哥,你说得对,在去任何一个地方前,都要提前做好功课,预先对目的地有所了解,就能更好的有助于我们游览参观。”
王朝歌说道:“目的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禁忌,饮食特点,不一而足,也没有什么定式,多提前了解总是没错的。”
杜甫好好回想了一下舅父曾经说过的“乐山大佛”的情况,说道:“这'乐山大佛'开凿于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法师,至今尚未完工。海通法师是黔地之人,结茅于凌云山中,后人为纪念海通法师,故'乐山大佛'也被称为'凌云
大佛'。乐山是'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船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船毁人亡。海通法师见此情景,立志凭在山崖开凿弥勒佛大像,借助佛祖的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法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
王朝歌点着头,觉得杜甫的舅父庞书文还是很博学的,不光学识渊博,对成都周边的发展还是很关注的。
王朝歌说道:“子美,你说的'乐山大佛'的情况是到位的,也是比较详细的,我再给你补充一点知识,怎么样啊”
杜甫将手中的凤爪马上放到嘴里,双手鼓掌,说道:“热烈欢迎王哥讲解传授知识。”
王朝歌笑着说道:“子美,让你如此正式的鼓掌欢迎,我倒是有些不好意思。我就自己知道的,说出来交流一下吧。”
杜甫也笑道:“我洗耳恭听,王哥所讲,必定精彩
。”
王朝歌将手中吃的只剩骨头的凤爪放到桌上,拿抹布擦着手,说道:“已动工十余年的'乐山大佛'全名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正襟危坐。大佛建成后通高二十余丈,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五丈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此外,与'护法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是一片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杜甫震惊道:“建造完工的佛像会是如此庞大吗我还以为就如同寺庙中的一般大小呢”
王朝歌说道:“这还不算惊奇的,开工凿刻的大佛是'坐佛',大佛所处的凌云山,远观更是一尊卧佛。可谓'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是人力与自热地貌的完美结合。”
听王朝歌这么一介绍,杜甫顿时对“乐山大佛”心生向往。
王朝歌继续说道:“整尊'乐山大佛'有非常完善的排水系统,大佛的两耳和头像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在大佛头部共十八层螺髻中,第四层、九层和十八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不见,近处可见。衣领和衣纹皱折处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左右相通的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能够保护大佛屹立千年而不毁。”
杜甫至此已然是被惊得张大了嘴巴,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