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的是,这些马车都是用于运送货物的专用车辆,车轮高大结实,车架厚实,耐得住各种路面的坑洼颠簸。
所选马匹也是耐力持久,结实善驼重物的。
车夫更是有着丰富的驾车和在外经验,各种复杂的路况和天气都是能应付自如的。
人、车、马的三者和谐配合,使得马车进入小径之后,几无阻碍的能够继续前行。
因为是第一次带车辆不走大路,所以王朝歌是有些担心的。
现在,他放下心来,比较踏实的驾马与张良一起,朝前赶上不看,继续前进。
张良虽然一直没有说话,但却是清楚了两件事情。
一件事是,王朝歌非常熟悉兵法,且能运用到实际地形地势中,这可不是,拿着兵书,然后到山川江河中,去照着对比揣摩。
若要如此的话,就成了一个经典故事中的人物了。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伯乐知其子之愚。
这个故事说的是,秦国有个人叫孙阳,他一眼就能认出好马和坏马,人们把他叫"伯乐"。
伯乐把自己认马的本领都写到叫相马经的书里,画上了各种马的图。
伯乐的儿子很笨,却希望自己也能像父亲那么厉害。
伯乐的儿子把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
了认马的本领。
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看见了一只癞蛤蟆。
他想起书上说“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的就是好马”之语,再细看这只癞蛤蟆,这家伙的额头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马吗
于是,他非常高兴,把癞蛤蟆抓回了家,对父亲伯乐说:“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马,其他条件都符合,就是蹄子有点不够大”
伯乐闻听之下,哭笑不得。
这个故事虽有些演绎的成份在里面,但说明的道理却是很发人深省的。
学习是要动脑筋的,而不是读死书。
如果一味的死板教条,生搬硬套,墨守成规,会闹出笑话,招致损失的。
这种事情,确实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
固然应该努力学习,虚心继承前人的经验。
但是,一定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切实验证、牢固掌握,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王朝歌不是这样的人,不看不会成为这样的人。
王朝歌有头脑,肯用脑,会动脑,这是张良认识他之前就具备的优点。
张良未及参与王朝歌之前的生活,那之后的岁月,则不想错过与王朝歌的相处。
不看之前的经历尚算不错的,虽有些问题,但因为不明原因的中断了教导,所以往后的成长过程,张良觉得自己有必要参与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