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复杂多变的棋路,变幻莫测的局势,让人们非常喜爱。
在历史的长河中,围棋还有许多别称,比如“手谈”、“坐隐”、“忘忧”和“烂柯”等,其中“烂柯”一词出现的最富神秘色彩。
它,源于一个神话传说。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中曾记载了一个故事,“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信安郡在今浙江衢州,故事中所说的石室山,因为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已经被人们称为“烂柯山”了。
故事说晋代王质砍柴的时候到了这山中,看到有几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质就到近前去听。
童子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一样的东西给王质,他吞下了那东西以后,竟然不觉得饥饿了。
过了一会儿,童子对他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呢”
王质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时,那木头的斧柄已经完全腐烂了。
等他回到人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了。
唐朝诗人孟郊为此写了一首烂柯山石桥:“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唯余石桥在,犹自凌丹红。”
从此,“烂柯”一典盛传棋界,成为了围棋经久流传的别称。
那么,称围棋为“手谈”的原因,则是因为下棋时,默不作声,仅靠一只手的中指、食指,运筹棋子来斗智斗勇。
其落子节奏的变化、放置棋子的力量的大小等都可反映出当局者的心智情况,如同在棋局中以手语交谈一般。
围棋在东晋被称为“手谈”、“坐隐”,实际上“手谈”、“坐隐”、“忘忧”和“烂柯”所用的典故均是两晋时期的言谈作品,“坐隐”、“手谈”出自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忘忧”出自晋书祖逖传,“烂柯”出自晋人的志林。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围棋在社会上盛行,尤为受到士人阶层的喜爱。
“手谈”一词就是晋人发明的,而“坐隐”也是在这个时期被提出的。
在世说新语巧艺中有:“王中郎以围棋是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的描写,
“手谈”一词的出现与当时士人阶层“玄言清谈之风”大有关系,名士清谈以“老、庄、易”为代表的“三玄”为谈资。
两晋时期谈风尤胜,自然也会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借助“清谈”的概念提出“手谈”是顺理成章的。
士人好佛理,远尘世,乐围棋,在纹枰之中寻求隐逸归隐,提出“坐隐”的说法也是合情合理的。
我们从中可以细品“手谈”、“坐隐”、“忘忧”和“烂柯”这四个词,正是围棋文化与中国文化精神暗合的地方。
二童子本为仙人,而中国的隐士高人常常被以仙人来看待,那些人身上总是有些仙味的。
童子坐弈不语,全凭棋局中黑白相交,是谓“手谈”。
二人对局间,只有棋局凸现,而无人事纠纷,是故“坐隐”。
人世间的苦乐全在棋局之外,童子不晓,王质不觉,所以“忘忧”。
一局未竞,世易时移,斧烂柯矣,世间千回百转,竟然不如一局棋的时间长,故言“烂柯”。
除此之外,围棋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别称,我们娓娓道来,借以了解一下围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