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特别强调,“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最后总结,“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老子真是智慧啊道出了事间万物的本质。
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在自然界中是永恒存在的。
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
达到战略目的后,依然要矜持,不要炫耀,不要自以为是。
有时,为达到目的而采取的行动,是出于不得已而为之的。
所以,为达到目的去努力,是支持的,但却不能因此而逞强,耗费自身。
一件事物,如果过于强大了就会走向衰亡,这说明它是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消亡。
保持这个“道”的人是不会自满的,也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他时时能够去故更新。
这是运动战思想的精髓所在。
孙子兵法中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重点指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具体解释,“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关于奇正之道,我们之前专门讲述过,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我们重点讲一下,后面这两段话的意思。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会通过造成有利于自己的态势去夺取胜利,而不是去苛求自己的军队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一个称职的统帅能不考虑人的主观因素,而依靠兵势作用的充分发挥,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
这驾御兵势,指挥部队作战,就如同在地上转动木桩巨石一样。
木桩巨石的特点是,若是摆放在安稳平坦之处,它们就会处于静止状态。
而如果将它们放在高陡而险峻的地方时,如果木头和石头是方的形状,那它就会静止不动。
如果,木头和石头是圆的形状,那它就会不受控的滚动。
所以,指挥军队作战所造成的态势,就如同将圆石从万丈高山之上滚下来那样,这惊人的情形,就是所谓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