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哥哥们夸赞谙熟兵法韬略的不看,当然平时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觉得对于兵法的掌握是要强于哥哥们的。
现在,听完王朝歌的一番总结,他知道自己跟王朝歌的差距有多大了。
自己对于兵法的掌握,真如爹爹曾给他们讲的“赵括纸上谈兵,空谈误国害己”故事中的人物一样,看似非常厉害,论兵谈道,人莫能及,但实则是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的。
想到这一点,让不看很是不好意思,再想到自己之前的妄图战胜王朝歌的想法,就更是有些脸上挂不住了。
这回,不看是真的知道王朝歌的厉害了。
关于这个“纸上谈兵”的故事,我们有必要讲一下的。
这个事情发生于战国时期,后被司马迁收录于史记中,记载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
故事讲的是,在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小熟读兵书典籍,对于用兵之道非常精通,就连赵奢与之考问,也是难不倒他。
于是乎,赵括就自认为自己是天下无敌了,一定会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代名将,逐渐的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了。
但赵奢通过观察了解,认为自己的儿子只是在纸上谈兵,其实并不知在实际中如何运用兵法和变通的。
他对于战争的理解过于肤浅了,很多事情想得太容易了。
赵奢深知儿子并没有带兵打仗的真本事,因此他临终前嘱咐赵括,今后千万不要担任军中职务,盲目的去领兵打仗,否则必定会给国家带来危险。
但是,自信的赵括并没有将父亲的话放在心里,依然是梦想着成为一代名将,有朝一日能光宗耀祖,青史留名。
这个机会终于在公元前262年,在秦国进犯赵国时出现了。
最初的情形是,赵孝成王任命廉颇为大将,率军抵抗秦军。
久经沙场的廉颇,领军二十万前去抗敌,秦赵两军在长平展开了激战。
鏖战数日后,赵军虽数次获胜,但却无法击退秦军,也无法歼灭秦军。
廉颇见秦军强大,不能一味的硬拼,且考虑到秦军是远道而来,粮草有限,宜速战,不宜久拖,遂决定以逸待劳。
于是,廉颇就在长平的关要处筑垒固守,意图等到秦军粮草供给不足的时候,再出兵作战,一举击溃秦军。
自此之后近三年,廉颇统领大军一直坚守不战,严密防守,不管秦军如何挑衅,都不应战,使得秦军速战速决的目的没能得逞。
见一时无法取胜,再这么耗费时久的拖下去,秦军就只能撤军了。
为了取胜,秦国就对赵国使出了“反间计”,使其阵前主动换将,以给自己制造机会,消灭赵军。
秦王派人到赵国的都城邯郸散布流言,谣说廉颇惧怕秦国,畏战怯战,实则秦国特别怕赵王任命赵括为将,否则秦国早就被打败了。
谣言传到赵王那里,急于结束前线旷日持久的对峙局面的赵王果然中计,下令由赵括统领二十万援军即刻奔赴长平前线,取代廉颇为大将,会同长平的驻军,共计四十万大军迎战秦军。
历史上一幕最荒诞的事情上演了,根本没有实际作战经验的赵括,就这样轻松的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成为了统领四十万大军的主帅。
在他荣耀的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的悲惨命运的开始。
赵括是一个赌徒,一个不自量力的政治赌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