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安说:“上次,我听爹爹和娘说,咱家的犁用起来回转相妨,拐弯回头相当麻烦,用起来十分费力,要是能改掉这毛病就好了。”
她说到这里,高母回忆了下,还真有这事。
乔安继续道:“我找出咱家的犁,仔细看了看,我觉得它回转不易的问题,应是出在相连的犁辕与衡上,要想令它回转自如,不妨直接取消犁衡。而且既然嫌它使用起来特别耗力,那就把策额什么的一并去除好了。如此一来,这犁岂不是就能轻便灵活一些。然后我把我想象中的那副犁的样子画了下来,让高才交给了二姐夫,想着他弄好后,正好能给爹爹当生辰礼物。”
不等高父说什么,她就催促着他上前试一试这新犁,清亮润泽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高父。
高母说:“真是小孩子胡闹,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是那么好改的吗”但是看着如往常那般乖顺地站在那里的翠兰,接下来又训不出口了。
木匠家的那小子也是太实诚了,竟然愿意陪着小孩子胡闹。改日让玉兰问问他这犁花了多少料子,折价还给他。
高父反而没像高母那样开口斥责。
前些日子的时候,翠兰让自己给她讲一讲这犁到底是怎么耕地的。别看高家现在是富裕了,但当年他可是正儿八经的跟着长辈一同下地干活的,现如今家里的犁要是坏了,那都是他来修。让他来讲如何用犁耕地,那自然是说起来就滔滔不绝,想听多久他就能聊多久。
没想到他聊天时,无意间提起的那些部件的名字她都记在了心里。
翠兰说的话很有条理,高父理解起来非常容易,他感觉这不太像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仗着长辈的宠爱在胡作非为。
看着小女儿期待地注视着自己,高父说:“来,找个地方我试一试。”
比起家中的旧犁,新犁的构造要更为简洁,只使用了寥寥无几的木料,高父不用上手就知道它绝对要比旧犁更为轻巧。
高母有些好笑:“翠兰不懂事吧,你年纪这么大了,居然也由着性子同她一起胡来。”
她口中这样说着,但还是走了过去,想要同高父一起抬起木犁搬到院子里。
当高父把手搭上犁把手将其提起来的时候,他惊觉这东西居然比他想象中的还轻。
高父的这种感觉是从来不曾使用过长直辕犁的乔安无法感同身受的,对她来说,即使是这新犁,也逃不脱笨重的范畴,太浪费人力。以她现在体力,要拖动它依然很吃力。到了后世,只要土地状况、经济条件允许,大多数农家都让耕地走向机械化了。
高家住的不是什么雕梁画栋的高门深庭,院子的地面就是再普通不过的泥土地。唯有从大门到正房之间有一条用鸡蛋大的溪边圆石铺就的三尺宽小道,规规整整,带着几分秀气,使得高家人在下雨时走在路上不至于被泥水溅湿衣物。
高父说:“行了,就在这儿吧。”
高才落在后边慢慢走着,他来到乔安身旁:“怎么不赶快跟过去看看,该不会是怕了吧你确定它有你说的那么厉害”
乔安说:“童叟无欺。”
不过,她走得慢纯粹是因为她觉得鞋有些不合脚,这个年代的鞋可不管什么防滑、防进水,都是一针一线用布细细缝制的,一旦遇到下雨天,人在外边走一圈,那鞋就没法穿了。
她回到家后,二姐给她拿了双新鞋,穿着有些挤脚。她现在正处于身体持续发育阶段,脚码估计也在渐渐变大,穿那些旧鞋时还感觉不出来,一旦换上布料紧致的新鞋时,那种不适感就加倍呈现了出来。
没错,高父实验新犁的结果,还不如这双不合脚的新鞋更让她放在心上。
那副新犁可是自唐代出现曲辕犁以后的一千多年来,无数代劳动人民在日复一日的农作中积累出来的智慧结晶。
它的存在是崇高的,伟大的。
如何能不让她对此抱有十足的信心
结果显而易见。
高父对自己亲手尝试出来的结果,是震撼的。
他不懂得做什么力学分析,也不懂得什么设计美学。但作为一个曾经下过地、耕过田的劳动人民,他对一切农具都有一个很朴素的感官标准。
那就是好用、不好用。
同样的农具,哪个又更好用。
而高父最终得出的结论,显然是这副新犁要更出色。
院落中的泥土地与农田里的土不同,经过人天长日久的踩踏,它要更为平实坚硬,然而犁铧入土时,它比用旧犁在松软的农田里耕地时入土更深,掉头转弯时也变得更为轻松。最重要的是,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觉得在用它耕地时,要比用家里的犁更为轻松一点。哪怕只是一点,在长时间劳作下,差距都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高父知道自己有些年头没有下田干活了,这种感觉做不得准,但是冥冥中好像一个声音,在笃定地告诉他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