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受了九年的义务教育,听着革命先烈的故事长大。
我们历经了各年龄段马列毛邓的思想熏陶,翻便了初中高中大学的近代史教科书,对于“家国天下”“中华民族”“人民革命”“万里长征”这些词,早已熟悉的张口就来。
然而除了口号的文字意义,这些词语在我们的年轻人心中还剩什么?
韩易帆也曾经历过这种心灵的觉醒,知道这种冲击对年轻人来说是怎样的震撼,仿若蛟龙换皮的蜕变,那是一种有感而发的慨叹和觉悟,不同于青年热血,热血是本能刺激,爱国则是意志品质的升华。
2008年3月14日,藏地发生了一系列的恶性暴力事件,一些极端分子焚烧车辆,追打群众,冲击商场和行政机关,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昨天,bbc还有泰晤报以“军事镇压”和“武力管制”的字眼对事件进行了歪曲报道;今天,柏林早报和米国狐狸台又将民警救援解读成武力抓捕平民。
一条条错漏百出的新闻稿,一个个完全失实的截图画面,狐狸台甚至可笑的以天竺和尼泊尔警察抓人的画面代替,向全世界传播他们对这件事的歪曲论点。
越来越多外媒的失实报道传来,网络上,校园中那些本就因藏地事件而感到吃惊的青年们彻底愤怒了!
韩易帆觉得自己走进了火山口,校园里一个个学生都满眼怒火,在手机和电脑上敲击着文字,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斗争。
他有些欣慰,又觉得有些遗憾。
今年是敏感的年份,加上外媒主导着全球舆论大权,这一波报道既表明了他们自以为是的“政治正确”,又拉了一大波关注。
在一大批网友批评声中,柏林rtl电视台当天就道歉了,但是又有什么用?无论是立场还是关注度,人家的目的早已经达到了。
西方政客的每句誓言说得比爱老虎油还真诚,相比之下,道歉对他们来说就像放屁一样轻松,了不起在放之前来句excee,结果还不是一样臭不可闻。
韩易帆想着就郁闷,因为这种手段,哪怕是十多年后,依旧是屡试不爽。
因为这个突发事件,消失了半个月的韩易帆再次出现在教室里,居然没有引起任何波折。他走进去,敲了敲班长的书桌,那姑娘正皱着眉,撅着鼻的写着草稿,脸红得像跟谁刚吵过架一样,本就圆圆的脸蛋看着比苹果还苹果。
怎么比他印象中要好看很多呢?
“你来了”班长瞄了他一眼,低头继续伏案疾书。
嗯?这是什么反应?
“你现在很忙吗,要不我中午再来?”
班长抬起头,不满的瞪了他一眼,道:“就想着你自己,也不关心一下国家大事。”
“你们要是想声援呢,这样分散的方式毫无作用”韩易帆双手撑在桌上,见班长眼睛就要喷出火来,才说:“去军事论坛吧,那边有人组织,人越多声浪越高,总好过你们在这东一枪西一炮的单打独斗。”
这样的行为,除了发泄和安慰自己,基本没有什么太大作用。
最后这句话老韩可不会说出来,因为外媒需要的效果已经出来了,西方的政客集体高潮后,并不介意对激愤的网友和人们来一次温柔的爱抚,年轻的学生们很容易就把这种道歉视为敌人的退让和自己的胜利。
他看得明白,是因为他曾经经历,也有了一定的阅历,要是他跟现在这群刚刚被炸起了爱国热情的大学生这么说,指定就会被骂汉奸了。
韩易帆不是不爱,而是这种层面上的交锋,他有个蛋用。
班长略显诧异的看了他一眼,也不怀疑,站起来对众人喊道:“大家都去种花网的军事论坛发,那边有人组织,大家都努力些,让老外看看我们的力量。”
韩易帆扫了班长一眼,就这小胳膊小腿,姑娘你心真大。
老韩帮着她解决了一个难题,姑娘的心情也好了些,给辅导员打了个电话,哪知对方这会不在学校里,但辅导员也做了解释,表示理解,而且建议他们现在就去系里提交申请书,到时候他通过电话证明。
其实哪用那么麻烦,既然报备过,只要在申请书的下边刷刷的把辅导员的名字写上就完事了,不过老韩看了眼一旁的正义感爆棚的班长,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果然,因为辅导员没签字的问题又在系里扒拉了好长时间,好不容易拿下签章,那家伙又来了句:“还得去杨副校长那盖个章。”
又在常务副校长的办公室外等了半小时,人才下课回到办公室,老头还是比较开明的,表示在保证学习成绩的情况下,支持年轻人出去创业的想法,刷刷就把名字签了。
呼!
一份留底,一份自己,就这点事,跑了一整个上午。
已经到了饭点,韩易帆邀请班长一起到外边吃顿午餐,没走太远,就西门附近的一家酸菜鱼。
没点酒,要了两瓶橙味的芬达。
“来,班长”韩易帆拿起饮料瓶子说:“今天谢谢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