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幢框架结构的房子,主体承重结构由水泥混凝土柱、梁、板组成。
先是立框架,隔断墙体待整体框架完成后再分层填充。
现在,框架一层一层立起来了,房屋出现了雏形。
这幢建筑很宏伟,在樟城,它算得上知名建筑了。
还没有建成,它就呈现出了不同凡响的气势。
这是丁一建筑施工历史上的处女作,无疑,也将是他的成名作。具体施工阶段的指挥中,他遇到了一些技术上的问题,遇到问题后,他认真地结合书本研究,或者电话请教赵老先生,或者和设计师沟通,都取得了非常圆满的结果。
通过这一次实际操作,丁一将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建筑施工员。
在建筑这条路上,以后就好走了。
用田局长的话讲,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丁一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至于前途不前途的,他自己不敢奢望。功夫在诗外,行业的技术人才,往往被外行驾驭,技术的优秀并不代表你就是那个行业的翘楚。
值得欣慰的是,他此生不需要再像张文-革以及那些师兄弟一样,以瓦匠手艺谋生。
他已经直接进入了建筑行业的中级管理层。
这个建筑虽然是樟城的知名建筑,但是,施工搭建的脚手架是由楠竹搭建而成,目前的樟城,还很少出现钢管架。楠竹脚手架是建安部门允许的。
这些楠竹都是樟城周边的县市山里砍来的,像丁一老家的山上,像伍万钓王八的那个地方的山上,就有很多楠竹。
楠竹应该是竹类中最高大的竹子,围径尺余,可利用长度有十余米。
楠竹的最大特点是韧性好,不易断裂,即便是出现问题,也是破裂,不会戛然断掉而引发事故。
楠竹的横向承重量也是很大的,虽然里面是空的,但是同样大小的直径,它的承载力是杉木的好几倍。
唯一的缺点就是,竹子的表皮光滑,搁在上面的施工架板容易滑溜。
楠竹脚手架的绑扎是用筷子三分之一大小的铁丝。
看起来很危险,但是实际上是很稳固的,脚手架搭建好了之后,上面走人,推满载的施工斗车,都没什么问题。
无数的脚手架楠竹包围着灰色的水泥混凝土建筑物,不管是远眺还是近看,都如同一个巨大的鸟巢。
工程到了这个程度已经全部铺开了,到处都有工作面,工作点。上百号工人在里面各司其职,井井有条。
每一个工种都有指定的负责人,每一个工种的负责人实际上就是那个工种的承包者,由承包者自己组织他需要的人员。
农村田地承包到户以后,农民们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即便没有空闲,也会挤出时间,或者是家里的女人承包了田地里的一切,有意地制造空闲让男人们进城挣钱。
而农村的绝大部分劳动力,都会选择在城市里的建筑工地打工。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个年代农村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特别多,他们中能够像丁二一样考上大学的是极少数,读不成大学,他们的选择就是学一门手艺。俗话说:天干饿不死手艺人。
所以,各种手艺人,一抓一大把。尤其是泥瓦匠,木匠,是手艺人中最多的。
人们对泥瓦匠趋之若鹜是觉得,泥瓦匠是第一步,瓦匠包头是第二步,最后的目的是成为建筑老板。
樟城一带没有矿山,成为矿老板没有可能,唯一能成为的就是建筑老板,建筑老板,是樟城一带有钱人的代名词。
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建筑老板,都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
伍万就是一个小学毕业生。伍万这一批建筑老板,成了人们心中的偶像,成了人们激励后代的榜样。
一起皆有可能!
实际情况是,开一个建筑工地,不怕找不到人。
多的是人!
每一门手艺,都会有技术精湛者——如张文-革等。
每一个分项承包人,都会挑选技艺优良的人上岗。
一个建筑工程,施工层面的质量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丁一的具体工作就是指导分项工程的负责人,负责人弄懂之后,再指挥手下的工人作业。
丁一每天都会上工地,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到工作面走一走,看一看,发现不对的地方,及时地给予纠正。
然后的时间他会坐在工地办公室看书,有分项负责人不懂的地方会找到办公室和他探讨。
张文-革的任务是协调整个工程各工种的人员协调,然后就是挂一个安全员的头衔。他的手艺好,但是理论上不懂。
和丁一配合得最多的是张文-革。
俩师兄弟配合默契,工地上的事情就ok了。
伍兰是总技术员,但是是挂名,施工铭牌上,名字写在丁一前面,不过是一个虚名而已。
伍万是这个工程的承包商,他的名字在铭牌的最前面,他是工程总负责人。
工程在有条不紊中进行。
甲方很满意。
伍万很满意。
甲方满意,伍万满意,宏宇建设自然也就满意。
丁一也有一种成就感。
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