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见到自家夫婿脸色不对,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但看着王妃也不像是戏文中说的那种动不动就要人性命的人。如今王妃问了,自己也不得不说了:“回禀王妃娘娘,这红花石蒜的茎性温味辛,有毒,入药有催吐、祛痰、消肿、止痛、解毒的功效。但是误食可能会导致中毒,轻者呕吐、腹泻,严重的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原来如此,张家娘子果然见多识广。”玉菀道。
“拙荆粗浅,冒犯了王妃娘娘,还请娘娘恕罪。”方志豪见王妃没有降罪于自己夫人的意思,心中也放下心来。
“方知府说笑了,贵夫人快言快语,跟本王妃倒是十分投缘。”玉菀对这张家娘子着实喜欢,这样的人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会耍什么心机,跟这样的人相处很玉菀觉得十分轻松。
没有走很久的时间,就到了楼外楼。此楼正建立在有名的长堤旁边,这酒楼虽说是建立在西湖湖畔上,但是绝大部分的地基都是在西湖水上,楼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正门,正门是五层的高楼,高楼一层人员往来,平日里都是一些散客;二层是包间和贵宾,三层四层是客人住宿的地方,五层则是放置杂物的地方;穿过高楼的后门经过曲曲折折的九曲回廊,便来到了一个名曰碧波的亭子,说是亭子,面积却大的很,足足像是一个院子那么大,亭子一部分是露天的,一部分是有屋檐的,这会儿碧波亭上已经搭好了戏台子,挂上了各式各样的灯笼。
不愧是富庶的杭州,也不愧是江南水乡,这建筑风格,倒是比京城的很多院子都要有情趣些。不过,江南精致北方威严,各有各的特色。
玉菀见到苏杭各个官员以及他们的家眷都已经坐好,就等着穆宣一行人的到来。众人跟穆宣和玉菀见过礼之后,下人过来将戏单子给玉菀,玉菀略点了两出戏,一出是《汉宫秋》、一出是《赵氏孤儿大报仇》,都是近几年最热门的戏码,玉菀已经看过很多次了,但是每次看还是觉得很好看。
这边看着戏,那边酒楼里准备的菜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上了。楼外楼最擅长做的就是杭州的名菜,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叫花童鸡、蜜汁火方、蟹酿橙和西湖纯菜汤等。其中玉菀最期待的当属那道西湖醋鱼,西湖醋鱼美名远播,玉菀每每从书上看到,就想着什么时候能亲口尝尝,如今圆了心愿,玉菀怎能不高兴?
这面上看来,西湖醋鱼的清淡,但是最要紧的是醋汁儿明亮有光泽,看起来就很有食欲。夹起来一口鱼肉,醋汁的绵柔酸甜口感加上鱼肉的鲜香在口中混合,果然不负期待。
玉菀吃过的鱼很多,但是玉菀确实不喜欢吃清蒸鱼的,尤其是湖里或者河里养的淡水鱼,如果清蒸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土腥味儿。是以玉菀吃鱼,大多数时候都会加上各样椒类或者香料来冲淡,这次的鱼竟然没有一点土腥味,果然名不虚传。
那知府的妻子张氏见王妃喜欢,便开口跟玉菀讲解这些菜的由来:“王妃娘娘,这道菜的还有一个典故呢!”
“哦?什么典故,张家娘子不妨说来听听。”玉菀有些好奇。
“这西湖醋鱼源于‘宋嫂鱼羹’,这宋五嫂啊是很有名的女厨师,就连以前皇帝也吃过宋五嫂的鱼羹,对鱼羹赞美不已,奉为脍鱼的师祖呢!从那里之后,宋嫂鱼羹便扬名于世,宋嫂鱼羹也就是这西湖醋鱼的源生。这宋五嫂是以前家境贫寒,随着难民人流南下,寓居在钱塘门外,开设了一家酒馆,接待东西南北往来的客人。临安多产各种各样的鲜鱼,咱们老百姓也爱吃鱼。宋五嫂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实验,以醋为主要佐料,辅之以生姜、大蒜、糖、盐等,烹制了一道色香味独特的新颖的鱼菜,取名为‘醋溜鱼’也就是现在的西湖醋鱼。还有的传说这道鱼也叫‘叔嫂传珍’,说是古时候嫂嫂给小叔子烧过一碗加糖加醋的鱼而来的,还说这生病的小叔喝了这鲜美可口的鱼羹不久就病愈了呢!。”这样的民间传说张氏自然是信口拈来,说的绘声绘色。
吃饭还能治病?怕是这小叔单纯的有些搀了吧,不过这样的说法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玉菀想起来自己以前生病的时候,母亲会吩咐下人在屋子里煮一些食用醋,说是可以让风寒好的更快一些。
玉菀道:“这宋五嫂如此聪颖,可还有其他名菜?”
张氏笑道:“自然是有的,这道鱼羹便是由宋嫂鱼羹中转变出来的,用的是鳜鱼,和别的地方不同的是这鳜鱼要先蒸熟剔去皮骨,然后加上火腿丝,香菇竹笋沫以及鸡汤等佐料烹制而成。王妃且看,这成菜色泽悦目,鲜嫩 润 滑,味道有些像是蟹羹,民间还有个名字叫做‘赛蟹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