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号”随口接道:
“随我一样你养得起吗?”
“哈哈哈!”
人们哄堂大笑。
“还真是的,也就道法本事大,能养的活你们娘几个。”
程道法家的五个闺女都随了她们妈,个子比一般的孩子高出一头,大女儿程景芝才14岁就长到了一米七高。
奶奶挎着两个猪秧往回走,路上给许爱江讲着“大一号”的来历。
程道法从小聪明能干,不仅是独子,还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他爹程玉民兄弟三个,就单传程道法一个男孩,村里人都说他是一门担三家。
家里过的比较好,但就是个子矮不足一米六高,大家都说他心眼子多坠的不长了。
他媳妇娘家人个子都大,饭量也大,那些年自然灾害饿的受不了,家里人就给才十五岁的她找婆家。
程道法家贪图她个子高,期望生下的后代个子高点,用两斗(一斗等于30市斤)高粱作彩礼娶了她。
成亲后倒是如了愿,十年生了五个闺女都是大高个,村里人戏称“大一号”。可是饭量比小子都大,十来岁的孩子一顿饭能吃二大碗饭。性格也和她们妈一样开朗爽快,最后终于生了个儿子却随了老爸,聪明伶俐就是不长个。
夫妻俩为了孩子能吃饱饭,夏天发豆芽,冬天磨豆腐,豆腐渣喂猪,除老母猪外每年还养两头肥猪,一年到头根本就闲不住。
也幸亏他媳妇个大力足,帮他拉了一多半的套。三个十多岁的闺女比男孩子都能干,里里外外的帮着爹娘忙和,一家人整天乐呵呵的忙碌着。
猪仔买来了,许爱江按照系统君制定的最佳养猪方案,偷着喂养,给两个猪仔防疫、加料。
每次奶奶喂猪,许爱江都跟着。等奶奶转身走了,许爱江就将在网上订购的仔猪专用饲料加到猪食里。两个小猪秧都吃的肚子圆滚滚的,让奶奶和打猪草的弟弟们很有成就感。
新路大队地理条件一般,
全村只有几百多亩稻田,人均才四分田。
种植的庄稼以水稻、红薯和油菜籽为主,滩区的耕地大多数比较肥沃,产量相对较高。水稻每年二季亩产二百多斤,大豆三百斤,高粱四百斤。
这里的庄稼两年三茬,通常是三百亩水田种水稻,二百亩春地种红薯,一百亩春地种棉花,剩下的一百多亩春地种玉米、土豆、油菜籽等小杂粮。红薯收了种豆子和地瓜,收了豆子地瓜留春地,来年种玉米和春作物。
交上公粮后,按人口和工分两种办法分粮食,一般是人七劳三。每人一年大约能分四五百斤粮食,其中稻谷150斤左右。
大多数人家能吃饱,在镇子里是出了名的红旗标杆村。特别是水稻,好多山区的的生产队,人均还分不到十斤大米。
油菜籽面积大产量高,队里每年给社员分两次菜籽油,年前一次每人2斤,八月十五一次每人1斤,每人一月不足3两油。
年底春节前进行决算,该留的留足了,该分的分完了,最后是分钱了。
钱是按工分分配(五保户例外,有基本保障)。
队里的记分员和老会计留足来年的生产资金之后,剩余的钱折算出每个工值合多少钱,然后按每家每户的工分数计算,就得出了各家可分得的钱数。
十个公分是一个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