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票票!)
两人针对朱棣这个角色聊了一路,下车在家门口还在聊。
直到张欣茹带着礼物匆匆赶来,才打断他们的谈兴。
胡君也顺势点了下头:
“这角色我接了,不过你得答应我,给我找个好的对手戏演员~”
这个把梁栋愁坏了,朱棣难寻,朱允炆更难找。
首先要年轻,还要有演技,得能跟胡君的气势相抗衡。
这样的年轻男演员,放眼全国真找不到几个。
“您有推荐码?反正我是想不起来~”
“之前跟冯导吃饭的时候,他带来一个男演员,那晚回家我还特意找了他的戏来看,挺不错,有点东西~”
梁栋狐疑,能让胡君认可的年轻演员应该不多。
“黄煊,认识吗?”
“噢,知道,但不认识~”
这个人梁栋确实没想起来,但想起来之后也没有太特殊的感觉。
可能是被后世他那些霸总类型的人设给拉低了整体评分,其实现阶段他的演技还不错,至少能让人看到潜力的那种。
大概明年吧,就到了他的演技转折点。
如果说在此之前他贡献了年轻演员教科书般的演技,那么之后则是游走在浮夸演技的边缘。
其实,同一演员在电影和电视剧中的表现有差,并非稀奇事。
与一些电影咖拍剧的降维情况不同,黄煊的影视之路是在电影与电视剧间交替进行的。
一边是电影高票房高口碑的叫好叫座,另一边是电视剧口碑告急。
说白了,他在电影界的“高杠杆”并没有轻松撬动电视剧市场,这种失衡自明年之后表现得尤为明显。
电影、电视剧就像天平两端的砝码,如何取舍平衡考验演员的格局、眼界,甚至是对自我的深刻认知。
对那些把表演真正当成“事业”的人而言,失衡虽不意味着毁灭性打击,却可以反噬。
黄煊就陷入这种很难两全其美的怪圈中。
去年,可以说是黄煊的事业高峰期。
在此之前他已在多个片场摸爬滚打中积蓄了能量,等待着厚积薄发。
享誉国际的电影《推拿》让首次挑大梁的黄煊声名大噪,其由内散发的阴郁气质也坐实了文艺片演员的称号。
但其实早在同年的前一个月,他就因电影《黄金时代》里少而精的戏份刷足了存在感。
尽管大银幕初露锋芒,但文艺片的小众属性却将黄煊束之高阁,他的话语权和选择权仍旧没有太大改变。
为了让主流受众看到自己的作品,黄轩决定转战小荧屏。
先后三部电视剧作品,都是大女主类型,他甘当绿叶。
但无论是收视率还是影响力都不小,搭档也都是一线咖。
到现在为止,他的演技都还处于受到广泛认可的阶段,就连国师也把他拉到《长城》中参与演出。
但在此之后,他的发展可以用一言难尽来形容,演技陷入了一种观众看了尴尬的程度。
倒也不是说演技不好,基础演技是够的,但太过于脸谱化,说白了,演谁都是他自己。
跟他有一样处境的还有老干部晋冬,演谁都一个样。
能说他不好吗?不能,至少比小鲜肉强得多,但非要往演技上硬夸,也着实让人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