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安然度过。
杨小秋唱完最后一台戏后,何崇楼戏园子进入封箱状态。
这一年,何崇楼的生意还是异常的火爆,胜过了京城任何一个戏园子。
杨小秋在京圈的地位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甚至比某些老一辈还要让人看重。
这对于一个三十来岁的人而言,是非常恐怖的。
而杨小秋自然不会自满,他知道现在这一切都是虚浮的。
之前章淳一说过的那番话,让他内心大受触动。
他终究是个唱戏的,在这样军阀割据的时代下,他根本算不得什么。
故此,什么骄傲自满的情绪,全然不会出现在他的身上。
又是一年,而且是新年,这也是1915年。
下面的人倒是没有感觉什么,可能北洋政府的人压力比较大,只是他们恐怕也不怎么在乎,因为他们依旧是当权者。
新年的气氛在北京依旧浓烈,可能还有很多人觉得京城就是北京,或者说还有很多人将京城称之为北京。
其实京城是北京,但北京不是京城。
大清都亡了三四年了,哪还有什么京城,现在就只有北京,最多是北京城,却不能够简化称之为京城。
1915年,正月初八。
何崇楼的开箱仪式上,杨小秋正式带上了自己创作近十年的戏曲嫦娥奔月。
杨小秋将《嫦娥奔月》搬上了戏台,直接引起了全京城的轰动,甚至是整个京剧圈的轰动,无数座城市的戏园子都派人来学习,而上海那边,杨小秋的师叔向杨小秋发出邀请,去他们庆元班唱这台嫦娥奔月。
杨小秋从未想过这台戏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因为当初写这台戏的初衷便是为了龚依依,为了告诉她自己能写戏,甚至想用这个戏本作为聘礼。
因为嫦娥奔月这个戏本,讲的便是嫦娥的故事。
嫦娥便是大女主,而龚依依一直想要登台唱戏,因为男女不能同台的缘故,其实可供她唱的戏不多。
杨小秋就想以龚依依的热爱,那写这台戏出来。
可是杨小秋一直未曾写出来,直到1912年以后才成稿,不过那也是很粗略的戏本,这时候龚依依离开杨小秋已经好几年了。
1912年杨小秋写出来以后,本来是想要将其搬上戏台的。
可何崇楼和杨小秋的师叔也就是张庆元都不同意,认为这个戏本太粗略了,还需要打磨。
这样,杨小秋又花了三年时间,才将这个戏本打磨出来。
而杨小秋也将它放在了1915年开箱仪式上唱,他自然饰演嫦娥,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嫦娥。
可惜,龚依依无法听到这出戏了。
如果南洋有京剧的话,如果会有的话,那么她听到了,肯定会回来找自己的,因为这是自己送给她的礼物。
《嫦娥奔月》的火爆,是连何崇楼都没有想到的。
当他听完这出戏以后,是有些落寞的,背影也显得十分萧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