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内阁,除了兵部,其余人员构造和权力不变,直接受‘军机阁’的节制。军权方面,新出一职:军机统领,由武可俭大元帅担任。朕已颁布命令,武可俭大元帅即日回京。武统领受‘临时军机阁’直接节制,不受兵部所辖。到时武统领会接防京城外围的安全,杨高卓依然负责宫内的羽林军和城内宿卫军,属内阁节制。一内一外,负责安全。”
显然这是防止有人趁机作乱,所以调动大军回防。
这个临时的“军机阁”将成为大夏帝国的最高权力中心,代表皇帝权柄。
人人不约而同竖起耳朵,想听清楚谁会进入这个权力核心。
铁山靠往下朗读,是一些人员的任免安排。
尤其是重中之重的兵部,基本是换了个遍。
接着是一些礼规俗制的安排,包括后宫一些嫔妃和皇子、公主的待遇,都是天龙寺事前规划好的事。
殿中之人都等着公布‘军机阁’的名单,所以听得稍微不耐烦。
好半晌的功夫,铁山靠才道:“临时‘军机阁’共有五人组成,设有阁首一名,掌握皇印。”
呃。
毫无疑问,‘阁首’之位,是重中之重。
相当于皇帝的存在。
“第一位进入的,是当今内阁的首辅房远重。”
殿中的房远重起身行礼:“陛下重托,微臣必生死相当,不负所托。”
他七十多岁,长须飘飘,乃三朝老臣,是原本房家的一个远房旁支。自景隆登位起,登阁入相,成为首辅,德高望重。所以他的入选,是众人所料。为了保证朝堂的顺利运行,可以说,他是必然要入选。
“第二位铁山靠。”
铁山靠读到自己的名字,也是颇吃惊。
这封东西是陛下连夜所写,并没有任何人看过内容。
不仅他,其余诸人也感到诧异,无论如何,铁山靠只是个公公,怎么能进入帝国的权力核心?
“铁山靠随朕多年,知晓朕的心性,能揣摩朕的意思。把他放在里面,是为了更准确的执行一些旨意。”陛下看到诸人的表情,解释一句道。
诸人释然,铁山靠是陛下心腹中的心腹,是最了解陛下脾性的人。如果往后执行遗旨时,有了模糊不清的争持,有他在的话,的砍能更准确的了解圣意。
“奴才谢陛下的信任。”
铁山靠不知为何,喉间有些温热,有一种东西盈然在胸,让他眼眶泛热,想开怀大哭。
皇帝摆了摆手,示意他继续往下读。
“第三位原国师章卿。”
诸人之前都知道皇帝极其信任章卿,即使他因为出错而被撤职,但待遇没有啥改变。但始终没想到,竟一下把他放回临时‘军机阁’,如此重要的位置。
铁山靠心中则是无奈,他一直怀疑陛下引至今天的结果,是章卿故意所至。陛下上次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就显示对章卿的宠爱。到了今天,陛下还把放入‘临时军机阁’,实料不到。
“第四位是次辅尉迟达明。”
殿内一位高大魁梧的中年男人站起来:“微臣谢陛下信任,定不负所望。”
尉迟达明同时兼任着吏部尚书,是尉迟家族的二家主。
尉迟家族和当年的韦家、房家都属于大家族,但是立场迵然。当年韦家造反,其它家要么袖手旁观,要么和韦家鼠蛇一窝,唯有尉迟家公开和景隆皇帝并肩作战,全力和韦家各个分点对抗。尉迟家的两位‘超凡境’长老也应援,参加了和韦家强者的战斗,一死一伤。
在当年最艰难时期,尉迟家唯一让家族强者加入平乱之争的大家族。所以景隆登基后,就把尉迟家提了起来,以表嘉奖。正因为后续表现值得信任,尉迟达明很快提为内阁次辅。到了现在,再进入‘临时军机阁’。
他的入选,也在诸人意料之中。
从另一方面来看,尉迟达明是吏部尚书,掌握官员的任命。
若然发生动乱,需要快速的反应,他入‘军机阁’,有一定的需要性。
“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这位也是‘军机阁’的阁首,掌握着帝印。”
所有人都静静等待,甚至不敢大声呼吸。
最重要的人选即将出来,会是谁呢?可以说,陛下驾崩,将有大半的权力落在此人身上。
重要性不可而言。
换另一个说法,此人也是皇帝最信任的人。
按推断而论,最大的可能性是太后。
毕竟是陛下的生母,又掌控着后宫权力。
前面的四人任命中,朝内朝外,兵事吏事,内外统筹,方方面面都顾及到了。唯有后宫的权力,尚未包涵在内。稍沾上边的是铁山靠,但终究是个太监,负责统筹还可以。所以把太后加上,那就圆满了。
而且太后掌握帝印,是人之常情,顺理成章。
缺点就是太后痴心道学不管杂事而著名,如果把帝国的未来重托于她,她不闻不问的话,容易出问题。
其次,就是皇后。
作为一国之后,百妃之首,又是太子的亲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