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剑法虽然只有七剑,但是每种剑法却各有七种变化,因此七星剑法实际上共有七七四十九招。一乘真人的天璇剑第一式被公孙鞅的龙吟虎啸所挡住,却突然变招,由刺变劈,平直的向公孙鞅的腰身之处横劈而去。公孙鞅见一乘真人的剑势突变,心中虽是一惊,却也不慌不忙,将木棒侧向一挥,正好抵住这横劈而来的一剑,却趁势往后急退而去。
一乘真人见这一剑落空,却又赶上一步,使出的乃是玉衡剑第三式,剑尖儿打旋,向着公孙鞅的胸口刺去。公孙鞅见一乘真人再度袭来,只是他的眼前,却现出五朵剑花,完全分辨不出那个是真,那个是假。
这五朵剑花分别击向的都是公孙鞅的要害之处,一旦击中,便是非死即伤。这剑花速度极快,转眼之间便已经来到公孙鞅的身前,便是躲无可躲。
公孙鞅见状,便忙将手中木棒一挥,使出的乃是囚龙伏虎棍法中的龙腾虎跃。只见他将木棒往前一推,便在瞬间也打出了五个棍影,这个棍影分别迎向了一乘真人刺出的五朵剑花。
只在瞬间,两人剑棒相交,便分别向后退去。一乘真人在的立定身形之后,便往前一跃,再度施出七星剑法中的天枢剑第四式,便见这一剑如同长江奔泻而下,带着一股摧枯拉朽的气势,向着公孙鞅疾冲而来。公孙鞅刚刚站定身形,便感到了一乘真人这一剑的压力。但他却丝毫不慌,将手中的木棒再度一挥,使出的乃是囚龙伏虎棍法中的乘龙而归。便见这跟木棒,从下而上,切向一乘真人刺来的这一剑。
便在刹那间,公孙鞅的木棒接住了一乘真人打来的这一剑,在一声巨响后,一乘真人被他的木棒带着偏离了身形,剑势一挫,向侧方退了三四步。
一乘真人受此一击,却也心中一凛,他没想到公孙鞅的这一棍竟然又这样的威力。他清楚的感到公孙鞅的内力,并不输于自己。恐怕自己想要取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乘真人虽然在心中思绪翻转,但是他手中的剑却丝毫没有停下半分。他被公孙鞅的一棍所阻,但待他重新站定,便再度使出一剑,正是七星剑法中的天权剑第五式。这一剑是七星剑法最为诡异的一剑,也是七星剑法中变化最多的一剑。
只见这一剑原本是刺向公孙鞅的胸前,但在行至半途的时候,却见这剑陡然一变,变刺为砍,侧砍向公孙鞅。公孙鞅见状,也是吃了一惊,便忙将木棒在身前一挡,正好拦住这一剑的路线。然而就在剑与棒将要相交的瞬间,这一剑却有陡然一变,由砍便刺,刺向公孙鞅的咽喉之处。公孙鞅见状,更为惊骇,此时再要将木棒拦住这一剑之刺,已是无可奈何。他心思陡转,用脚一踏,便快速向后退去。
就在公孙鞅向后退去的瞬间,便见一乘真人的这一剑便不断的向着公孙鞅的咽喉处逼去,只在三寸之间,这一剑便要刺中公孙鞅的咽喉。直到公孙鞅连退了六七步,一乘真人的这一刺才最终剑势变颓,停在了距离公孙鞅五尺之地。
公孙鞅顿时松了一口气,甚至在一瞬间他感到自己的性命也只在须臾之间。他冷眼盯着一乘真人,万万没想到,他的这一剑竟然又这样的威力。而且这一剑的变化之快更是让他有些始料不及。
一乘真人擎着手中的七星剑,冷眼瞧着公孙鞅。他的心中也是思绪万千。他在七星剑法中的造诣早已经是出神入化,在武当中,他的剑法也是出类拔萃。虽然武当派以太极拳和太极两仪剑闻名江湖,但是很少人知道,武当派中还有一门奇妙的剑法,便是这套七星剑法。
但是武当弟子中,练习七星剑法的人却很少,因为七星剑法是武当武学中最难练成的剑法。在整个武当派中,也只有十个人曾经将这套剑法练到大成。而在目前,也只有一乘真人练成了七剑。
一乘真人将手中的七星剑再度举起,这一次却使出的乃是七星剑法中的玉衡剑第七式,只见这一剑仿佛是千军万马向着公孙鞅冲了过去。公孙鞅见一乘真人再度持剑而来,便将木棒高举,使出的乃是囚龙伏虎,正是棍法中最为刚猛的一招。
这间这一棍仿佛是从天而降,打向一乘真人的头顶。一乘真人的剑势刚出,便已经感到这一棍带来的威势。他不敢有丝毫大意,却将剑招一变,便刺为撩,将七星剑从下而上撩了过去。便见七星剑与囚龙伏虎棍相交,接着便是一阵巨响,一乘真人在这一冲击之下,迅速向后退去。等到他站定的时候,便忍不住吐了一口鲜血。他方才与公孙鞅相撞,两人内力相拼,一乘真人略有小输,吃了一点亏,受了一点内伤。
张清修道长见状,急忙走到一乘真人的面前,轻声问道:“师弟,你没事吧?”
一乘真人看了一眼清昳道长:“我没事!”
这时却见公孙鞅亦在后退,等到他站定的时候,最终也是忍不住也吐了一口鲜血。
公孙鞅喘定气息,却向前一步说道:“再来!”一乘真人闻声,便向要赶上一步,却见张清修道长将他拦住,便对公孙鞅说道:“这一阵我们认输。”
张清修道长在扶定一乘真人的时候,便在他的手腕处摸了一把,只见一乘道人的脉搏跳的非常之快。他看了看他的情形,便知道一乘真人的伤势并不不轻,若是再要比试,恐怕凶多吉少。虽然看起来公孙鞅的情况也并不怎么样,但他却不愿意冒险。
张清修道长将一粒丸药递到了一乘真人的口中。这是武当派特有的疗伤药,虽然比不上药王谷的疗伤药,但却也差不上很多,而且这些药都是女神医所制。
在江湖上被人称之为神医的共有两人,一个是皇甫谧,一个便是蓝莹儿。
公孙鞅听罢,却只是哂然一笑:“多承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