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方禹宁取过纸笔,方禹承则亲自研磨,父子四人分四方对立。
“革新法之二”
方禹宁挥毫落纸如云烟,“唰唰唰”地写下几个大字,顿了一下,他继续写道:“帝国农事生产现状:受到各个阶层的剥削和压迫,农事生产积极性萎靡,生产力低下,赋税、地租、苛捐杂税过重,百姓饥寒交迫,朝不保夕。武夫以武犯禁,匪患肆虐,更是内忧外患。
“革新法第一步,拟定租赁契据,让地主乡绅以租赁的形式将土地分给农人,按地缴纳地租和赋税,同时规定地租不得高于赋税。同时允许地主乡绅蓄养一定的兵丁,地主乡绅有负责维护治安之则。若农人遭匪寇劫掠,则无需缴纳地租,同时赋税损失由地主弥补。”
“革新法第二步,开办农桑学院,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因地制宜,兴修水利,做到不沃地栽麻,不瘠地种粮。”
“革新法第三步,大力发展粮商,以朝廷为主导,控制粮食价格,调控全国,在保证官仓充盈的情况下,合理调度,保证百姓人人有粮,而不是沉仓化土。”
“革新法第四步,在户部开设粮督衙门,设立粮运使,确保百姓不会受到贪官污吏和地主乡绅的双重剥削。”
……
随着方禹宁奋笔疾书,整个书房内寂静无声,只有毛笔在纸上沙沙而过。
半个时辰后,方禹宁才停下笔,而此时,桌上已经摆满了他写的东西。
“小七果然是连天道都要嫉妒之人,能够短时间内写出如此之多的治国良策,真是我方家之幸事也。”方舜天自始至终一直盯着方禹宁的笔杆子,方禹宁写的东西他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顿觉振奋。
一旁,早已从圣院毕业的大哥方禹承以及还在圣院学习的五哥方禹和两人依旧是一副瞠目结舌的样子。
看到最后,两人都只能机械般地铺纸、磨墨。
方禹宁笑了笑:“爹,家里有大哥和五哥当官就够了,孩儿可不想拜入庙堂,而且,孩儿已经成为一名武夫了,等到以后便可以游历天下、仗剑四方了。”
“宁儿难道想成为一代侠客不成”方舜天问道。
方禹宁摇摇头:“侠者,谓志大也。儒道不是常说,以直报怨,虽千万人吾往矣,是为侠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我只想做一个行走天下的游子,若遇到不平事,或可出手,也可能量力而行。”
说到这里,方禹宁不由地想到在另一世当中,一位大文豪笔下写出的侠,一生多磨难,埋骨襄阳城,可悲可叹可敬可怜。
“小七,正所谓捐躯赴国难,侠者,乃是受万人敬仰之辈,你如果能成为一代游侠,必能传颂九州大地。”方禹和有些不赞同的说道。
方禹宁没有争论,他不想和满脑子都是仁义忠恕、三纲五常的家伙讨论自己的人生观。如果,没有双月同天那日的异变,他没有另外一世的记忆,他的想法或许会和五哥一样。但经受了自由解放的思想熏陶,君权在他的心里已经无限地淡化。如果不是因为洪武帝乃是九州最大的军阀头子,他早就替父亲上书削弱君权了。
和父亲以及两位兄长就着新鲜出炉的革新法之二讨论了好几个时辰后,方禹宁才打着呵欠朝着自己的房间走去。
幸好他现在已经成功破开三关成为九品武夫,否则的话根本撑不住如此熬夜。就算是这样,他也是呵欠连连。
即便如此,老爹和两位兄长仍然拉着他讨论每一步的可行性,最后还是他连连告罪,落荒而逃。
翌日,新任革新总司方舜天再次颁布了昭告天下的通文。新的通文一经颁发,便引起无数人的围观。
稍微有点儿见识的人经过这段时间的打探,早就知道闹得轰轰烈烈的革新法根本无法推广,哪怕目的很诱人。
帝都各个城门口的布告栏皆张贴了通文,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商贾之流,哪怕是普通百姓全都好奇地挤了过去。
“革新法典,拟定租赁契据,地主乡绅与农人订立契约,按地缴纳地租和赋税,令地租不得高于赋税……”
挤在前面的人大声地念了出来,后面的人则侧耳倾听。
“这好像和之前的法典不一样啊!”
“的确不一样,前面还说要把土地分给农人,现在又要签订租赁契据,这算什么分给农人如此出尔反尔,朝廷这么不要脸面的么”
“嘘,噤声,敢说朝廷的不是,你可真是活腻歪了。”
“事实就是如此,有什么不敢说的!”对朝廷不满的那人有些头铁。
“这是当朝太宰一力主张的革新,最多丢了太宰的脸而已。太宰大人知道伐就是前些日子被袭击的那位当朝一品,位高权重,却没想到竟是这样的人,说好的分土地给农人,结果却要签订什么租赁契据,到头来农人依然要给地主乡绅做工。”
法典一出,民声鼎沸。
农人觉得自己被朝廷戏弄了,以为自己终于有机会翻身农奴把歌唱,结果还没高兴两天,一盆冷水就当头浇了下来,他们依然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反而要从地主手里签订租赁契据。
地主乡绅们也很不满。一代法案始一出现,很多地主乡绅都做好了跑路的准备,结果几日后消息传来,他们依然可以安心地做他们的地主乡绅,但是要蓄养兵丁,否则防范匪寇劫掠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