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很快就安静了下来,方舜天轻易地将王丞相这边的思想给否定,不过他们这边却没有任何喜色,众人都知道,这次的朝堂论儒,重商之策不是重点。
王丞相的脸色凝重,他知道,方舜天的话有理有据,他无论如何都无法将重商之策给推掉。除非他能够将这场朝堂论儒彻底赢下,以圣人之言来否定重商之策,让陛下有所顾忌,否则陛下很可能会认可重商之策,从而推行下去。
儒道,毕竟是乾武帝国的一大支柱,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支柱,因此,每逢帝国推行国策,都会下意识地与儒道思想比对,确定其中不会产生纠葛。
帝国离不开儒道。
心思翻转之间,王丞相再次起身,郑重道:“圣人云,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
“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君子务本,本立道而生,。故,百姓种田以养天下,乃是其本分。若发展商道,人形私欲养成,天下危殆。”
“圣人又言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庸之为德乎,其至矣呼!”
……
王丞相显然做足了文章,而且他的身边有着圣院的诸多夫子作为帮衬,不断地引经据典,尤其是左一句圣人言,右一句圣人云,张口闭口就是圣人怎么说,一番长篇大论,即便是出身圣院的方舜天也有些目瞪口呆。
“五哥,圣人真的说过这么多话怎么感觉圣人是个话痨啊。”方禹宁不由地皱了皱眉,朝身边的方禹和问道。
“嘘,别说话,你这么说,院长大人会听到的。”方禹和连忙说道。
方禹宁缩了缩脑袋,不由地朝着圣院院长望去,果不其然,那老匹夫正好看了过来。
“我又没说错,圣人即便超凡入圣,也曾为凡人,同样的肉体凡胎,食五谷,饮山泉。我辈之人,尊崇圣人自然不错,毕竟他教化了众生,挽救人族于危难之间。但我等也要有奋发进取之心,超凡入圣,亦应为我等所思。”方禹宁耿着脖子说道,看似对方禹和说,但如果院长大人真的能听到,他也是对院长大人说的。
方禹和根本不敢开口,目不斜视,看着下方的争论。
面对王丞相提出的诸多圣人之言,方舜天是根本不敢反驳的,更加不敢称之为谬论。
圣人的荣光自古深入人心,恐怕也就方禹宁这种特殊的人才不会那般敬畏。如果方舜天敢说圣人之言荒谬,恐怕下一秒,整个校场内所有人都会请旨诛杀他,而且还是车裂凌迟之刑法。
不过,他并没有坐以待毙,不能反驳圣人言,他就可以偷换概念,同样以圣人言来对抗。
事实上,所谓的圣人言并没有这么多,很多都是其门人或近人记录,其中或多或少都掺杂了一些,从而导致的就是圣人的言论很有可能寻出相悖的存在。
这也就给了方舜天一些机会,他同样是学富五车之辈,而且身边还有诸多在野大儒以及国子监翰林院的铁头娃们,知识储备倒是不弱于对方。
当然,细究起来还是有差距的,毕竟圣院主要研究圣人言,圣人言在他们眼里就好像吃饭喝水一样张口就来,而方舜天这边便没有这般人物了。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直接将这场朝堂论儒推到了午后。
其间,有宫女们送来一些茶点以弥补消耗,毕竟有些人都已经行将就木了,饿一顿恐怕会翘辫子。
朝堂论儒可不能停下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有不同,但初始共同的地方很多,之所以不同,则是由于习染性情,最终变得复杂多样。圣人又言,养心莫善于寡欲。故,天下众生应在认识上超越自我,从而达到知性知天,实现本我。”
“圣人千言万语,只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此乃克己复礼之本。”
“是故,百姓尚且得以温饱,国家安定,社稷清明。然发展商道,势必将人欲无限放大,到时候天理如何明社稷如何清”
王丞相朗声道,他感觉自己越来越明悟,整个人都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他认为,自己已经真正明悟了圣人之言,只要他再继续钻研下去,即便不能超凡入圣,将来也能够成为一代大儒。
(注:这里的大儒和之前提过的大儒不同。之前提到的大儒,那是发扬儒道传统文化,就好像那些在野大儒一样,拥有极高的智慧和文化学识。而这里所说的大儒,乃是儒道的一种修为境界,圣院院长,一品儒生,便是大儒。)
此刻,很多人都朝王丞相望了过去,尤其是其身边的圣院夫子,他们都以崇拜的目光望着王丞相。
高台之上,洪武帝站起身,也望向王丞相。
圣院院长的眉头微微蹙起,他望着王丞相的神色有些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