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奇事险出遇灾劫(1 / 2)

做出了决定,建文公主就打定主意了,到了县城之中,没有住在客栈里面,而是找一户人家借宿。

这一户人家就只有个满头白发的老妪,建文公主他们住下之后,老妪准备去弄饭,建文公主拦住了,然后建文公主让老妪坐下,看着老妪家不像是穷人的样子,好奇询问这老妪的,家里怎么没有人。

“老伴早就死了,两个儿子西征之后,一直没有回来了。”

建文公主说了一声抱歉,老妪说这没有什么,她也问过知县了,知县说这两人没有战死,只是在那西戎那边当差而已。

林绍闻听到这话,询问起来,这按照朝廷的规矩,若是老妪只有两个儿子的话,那么只用去一个才是。

“这位少爷,话虽然这么说,但那一次征兵是去西戎,这深入不毛之地,谁家愿意,这有钱的自然想逃掉,而没钱的无所谓了。你们别看我家如今这么宽敞,当时我家就一个房间,我那两个儿子说留在家里,也不能成家立业,在城里做苦力而活。这样不如冒死一搏,运气好,混得不小军功,就可以成家立业,光宗耀祖了。”

建文公主听到这话,叹息一声,说既然这两人没事的话,那么就不用多担心了,等到时间到了,他们就会回来了。

“回来是会回来,就是不知道老身是否能够见到他们最后一面了。”

这话意思很悲哀,但是老妪说出来,语气很平静,好像是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

建文公主也不好说什么,她想要安慰,但是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在宫廷之中听闻过了,西戎那边不平静,尤利西斯四世向虞朝称臣,让西戎很多人不满。外加尤利西斯四世想要学虞朝这样的文官体系,不少贵族反对。

当今圣人对于西戎的事情也不放在心上,在当今圣人看来,唯一在乎的就是安西都护府,只要安西都护府在虞朝手中,帝都就无足轻重了。

所以圣人也不派人去换岗,也不将这些人调回来,而是每年,给将士家人十两银子。

建文公主和老妪谈着,老妪也是很久没有人陪伴了,絮絮叨叨说着农村的生活。

这些琐屑小事,若是会换成他人,早就不耐烦了,而建文公主却一直生长在深宫之中,没有接触过这些,听得倒是津津有味。

林绍闻也在一旁听着,不时说上几句,他也没有经历过,但是他看那些小说,上面提到过一些,于是知道一些。

不过这些小说多是文人写的,和真的农民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有些想法有些理所当然。

林绍闻发现这些小民并不是那么愚昧,他们和自己一样,不过中人之姿,虽然没有读书,明白大道理,但是日常处事,人情来往可比自己明白多了。

休息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建文公主询问这知县如何,老妪闭口不谈这些事情。

建文公主也不好多问,和林绍闻一起离开。

这一路上,建文公主长了不少见闻,也见识了不少小民。虽然这些小民的生活不像是她想的那么富足,但还算过得去。

进入沧海府境内,这情况就有所不同了,这沧海府给建文公主的感觉就是乞丐太多了。

这一进入县城,里面就有乞丐围上来讨要,护卫没有给,将这些人轻轻推开。

一连三个县城都是如此,在第四个县城大兴县的时候,建文公主对着林绍闻说:“林相公,这沧海府为什么这么多乞丐呢?”

林绍闻说自己在海宁县的乞丐就比较少,然后林绍闻将自己父亲那套说了出来。

建文公主听了之后,认为很有道理,为什么这天下不都这么做,让这些乞丐可以有事做。

林绍闻说需要太多银子,而且士绅很不愿意出这些银子来帮助,至于衙门,朝廷担心就算放下银子来,地方层层克扣,到时候未必能帮助到这些人。

这个观点倒不是林绍闻想出来的,上一次和他和叶时熙处理锁里帮的时候,他就和叶时熙这么说,叶时熙告诉了他,这个想法是好,但是真的执行起来却是千难万难,朝廷本来很多利民之策,到了地方衙门,就变成了搜刮民财的借口了。

比如圣人祝寿的时候,原本有所赦免赋税,而到了地方衙门,就以祝寿为名,让治下百姓出份子钱,这钱圣人一文都没有得到,反而落得了一个骂名。

建文公主听了之后,询问林绍闻,是否还有其他办法,这么多乞丐,看着也可怜。

林绍闻告诉建文公主,这些乞丐大多数不值得可怜,尤其是年轻力壮的,如今朝廷正在修路,只要他愿意出力替人服役,那么自然有钱。

他们好手好脚不愿意去做,当街乞讨,就是图一个方便,毕竟乞讨不需要付出什么劳力,这一天下来,未必会流汗。

建文公主听后,认为有一些道理,就没有再多问了。

第二天,建文公主一行人离开之后,这一次建文公主见四周风景不错,于是停车观赏起来,等再次出发,就错过了宿头。

不过大家都不在乎,这些护卫身上都带着干粮还有米,茶佐料这些东西。

他们找到了一个靠近溪边的地方,七个护卫守在这里,而其他护卫前去寻找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