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无私谦虚的说:“李兄客气了,师尊不出山,只是因为令岳,师尊常说水田先生如此学问的人都不出山,自己又何苦出山,争那些虚无的名声呢?”
韦无私说到这里,顿了一下,然后小声说:“其实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师尊是不愿意输给水田先生,水田先生能将一身学问送给山野,他老人家怎么不能,若是水田先生出仕的话,师尊也会出山,这也是奇妙,这丰城要不不出人才,要不一出就出两个,这两人还不愿意出仕,反而让李昌吉之流扬名。”
李大牛再次摸着自己的鼻子,这话真的不好接了,看来这韦无私还不知道自己和李昌吉的关系。
李大牛寻思了一下,询问韦无私关于治国的韬略。
韦无私明显来了兴趣,对着李大牛说:“若是一般人,我绝不会轻易说的,不过李兄你我之间十分投缘,我说出来,你可别见笑。”
韦无私开始款款而谈起来,首先第一件事就是要改大虞律,这大虞律还是太过仁慈,而且有些地方写的很模糊,都是视情况而定,这就给了知县很大的权利,知县就是凭着这些地方赚钱。
韦无私说着,将几处应该修改的指出来,李大牛听了之后点点头,认为这个倒是可以。
接下来就是循吏太少,因为虞朝以官为尊,读书人都想着当官,而在吏的方面就缺少人才,尤其很多知县到了上任的时候,还不知道如何判案,虽然会试有考判条,但是只是一个形式,很多人写的判条都乱七八糟的。
韦无私说到这里,脸一红,然后说自己读书的时候也是如此,拜入神目子门下之后,痛觉前非。
韦无私认为知县未必要事事都精,明白就可以,管理这一县的要很多人员,而这一些人员虞朝没有认真培养,偶尔出一两个循吏,那都是天赋过人,韦无私认为应该恢复法家老传统,凡是小吏都要拜师学习,择优而任。
他说这个办法倒是不错,可惜在虞朝行不通,虞朝的吏要提升地位的话,满朝文武都会反对的。
“李兄,你说奇不奇怪,每次会试都有上千的举人产生,而这些举人能够中了进士,不过十分之一,而中了进士又补官的有是十分之一,这百位举人之中只有那么一位能够成功当官,很多到死都是一个举人身份,为什么他们就不肯当吏,用自己多年学的知识来报答朝廷呢?”
听到韦无私的疑问,他差点笑出来,告诉韦无私,这些人学习就是为了当官和赚钱,至于继绝学,开太平,不过是少部分,这些人为的就是功名利禄,若是能够帮到朝廷,那么也都是顺手的。
真正一心一意为朝廷,为苍生的,一个朝代三四百年也就那么几个,真的是百年难遇了。
韦无私长叹一声,无可奈何的说:“唉,所以师尊认为儒生无法治国,他们书上说的倒是很好,不过落到现实上面,落到儒生自己上面,就已经不够了,而我们要的是循吏,能帮国家处理的事情人,他们品德是否好已经无足轻重了,只要能够遵守法规就可以了,这叫唯才是举,德才兼备更好,李兄,你说是不是呢?”
李大牛看着韦无私,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他只能点点头,说自己不太懂这个。
韦无私笑着说:“李兄谦虚了,李兄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符合循吏的标准,李兄所作所为,已经足够天下多少读书人汗颜了。”
“我师兄也将李兄的情况说给师尊,师尊听后,说水田先生真是找了一个好女婿。师尊可是很少夸人,就我在他老人家门下这十几年,只不过夸奖了两个,一个是水田先生,一个是吴有功吴弘敏,你就是第三个人。”
他不由想了一下,这个吴有功是什么人,竟然能和水田先生相提并论。
不过很快他就想到了,这个人汪公子曾经说过,四大公子之一,当然这一位不只是公子,而是一位侯爷。
李大牛说着不敢,然后询问韦无私,这小侯爷到底有什么厉害的。韦无私笑着说:“这个可说不清楚了,吴弘敏这个人真的有古代名士之风,我也曾经和这位小侯爷聊过几句,只觉得这人不卑不亢,谦虚得体,举手投足自有名家风范,学问上更是无懈可击,文章诗赋,皆有古风。小侯爷也被人称作国朝五子,他的造诣就不用我在多说了。总之,此人真是一言难尽,若是李兄日后遇到,自然知道,什么叫翩翩浊世君子。”
李大牛一笑,心中想着日后有机会的倒是可以见一见,不过现在还是和韦无私谈天要紧,他让韦无私回到正题。
韦无私对着李大牛说,除了循吏之外的话,圣人应该操二柄而利出一孔,如今圣人已经失去了威望了,权力都在四妃三司手中,这个很不好,国朝裂土封侯韦无私倒是没有意见,但是赏罚之权一定要握在自己手里,这一遇到事情就让平妃代为征伐,皇帝的威望会越来越低的,若是等到一日,平妃有了不臣之心,那么要废帝自立,圣人有应该如何办?
关于这一点李大牛倒是不赞同,用韦无私的观点说,这圣人不一定要什么都懂,四妃三司就是皇帝的循吏,这些循吏只要按照法规办事,那么怎么会出事呢?
韦无私说着情况不同,李大牛说没有什么不同,这只要上下定于一,圣人就是一切,规定了圣人万世一系,违反者格杀勿论,只要有循吏严格执法,那么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韦无私摇头说:“李兄你这话,我总觉得有问题,但是却不知道问题所在,等我想想,如今时候不早了,明日我们在围炉夜话。”
李大牛点点头,回到自己房间,看着上面多了一床铺盖,不由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