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位亲戚家简单地对伤口进行包扎后,樊哙和王陵不顾主人的挽留,接着赶路。按樊哙的说法,“而今相城形势危急,岂能因一点小伤就徘徊不前。”
骑上马,樊哙急冲冲地向前赶去,显然之前的偷袭让他对刘邦等人在相城的安危更加担忧。
路上樊哙和王陵也遇到河流拦路,但他们并未找船夫过河,一来是河比较小,没这个必要,二来今日早上的偷袭让他们产生了警惕。
樊哙处于安全考虑,选择的路大多是林间小路,以防止遇到萧县的县卒,加上樊哙身上有伤,这大大拉低了他们赶路的速度。
不过,樊哙心急,一路上几乎不停歇地赶路,终于二人在天黑之前赶到留县。
看到留县的界碑,樊哙大大地松了口气。
过了留县,便是沛县。由于沛县和留县相邻,两县的关系很好。而且虽然留县是万户以上的大县,其县令的职位是和刘邦相当的,但他对刘邦非常崇拜,甚至视刘邦如兄。
不过如今已经天黑,赶往留县县城已经来不及,樊哙和王陵在附近找到一个庄子,借宿一夜,并处理一下伤口。
留县很多庄子都是和刘邦关系很好,甚至不少奉刘邦为大哥。樊哙借宿的那个庄子的主人在当年就跟随过刘邦,不过后来刘邦成为县令后,更改以前街头斗殴的做派,大量遣散自己的小弟,让他们分散各地,形成一个巨大的势力网。
一到庄子,樊哙立即派人连夜去和留县中仍然忠诚于刘邦的庄子联系,并且书信一封给留县县令送信。
樊哙是个屠户出身,并不是说他是粗人,要知道在那个食物缺乏的时代,一个能够以屠户立家的人,虽然称不上大富大贵,但家境也非凡人所能比的。
更何况樊哙是吕公的女婿,如果是个连字都不认识的粗人,樊哙怎能入吕公的眼,更遑论成为一个县尉。
秦法严苛,对官吏的要求极高,但是一个简单的史这一类小吏,便要熟读秦法才能当上。只可惜,由于秦国扩张太快,人才跟不上,很多地方,尤其是山东六国的官吏在素质上良莠不齐,甚至有些地方连一个完整的编制也没有凑齐。
其实秦始皇也是很努力去改变这个局面,比如说拉拢百家,利用百家培养的人才来治理地方。
但是这个做法弊病极大,且不说百家愿不愿投靠秦国,要知道儒家一向视秦国为蛮夷之地。就算百家愿意为秦国尽心尽力,但是也会造成内部的思想斗争,进而动摇秦国国本。
且看秦始皇在泰山封禅的情况就知道了,因为一个礼仪问题,诸子百家能吵到始皇帝不耐烦,然后把他们全部打包送走。
而且即便用诸子百家的人,但秦国是以法家为核心,以墨家为扶翼,以纵横家为工具,长达百年的时间,这种格局已经固定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