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知州大人的(1 / 2)

吕全一听迟疑道:“大人,听说陈三七只读过五部经书,九经并未通读,让他参加院试会不会早了点?”

“啊!九经没通读?”

雷万邦这下纠结了,按大宋科举规矩,通读五部经书是可以参加童生试,但接下去的院试,那是确定秀才人选的,必须九经都通读过。

童生不过取得读书人的身份,可秀才已经算是功名了,这跟地球古代不一样,皆因这世界有儒修,有些人考上秀才就成了儒修了。

故而是有许多人,年纪小时就读那简单些的五部经书,为了应付童生考试,等考中了再慢慢读剩下那四部难啃的。

这世界的大宋九经,分别是《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孟子》和《孝经》。

其中《礼记》《乐经》《易经》《春秋》四部最难啃,偏偏考秀才时,易经和礼记是必出考题的两部书。

“来不及呀,就是现在让他读礼记、易经也来不及,院试五月底,现在都三月份了啊!”

雷万邦只能仰天长叹,吕全见他惆怅,迟疑一下说:“大人,文治是政绩,武事何尝不是。”

“武事?”

雷万邦狐疑的望着他,吕全抱拳道:“小人这次去长溪县,特意去他家观察了一下,发现他竟然是九品武修。”

“此言当真?”

“小人亲眼所见,不会错的,他在教三个孩子练武被小人看到。”

“好!”

雷王邦击掌叫好,来回走动起来,嘴里喃喃道:“好呀,十七岁,九品武修,还是童生,人才呀。”

“松岗书院入学是七月初,本官有推荐人才的职责,那今年就有了。”

吕卫眼睛一亮,赞叹道:“大人高明!君子六艺,御和射都是读书人中学习武事的,未到弱冠的少年郎入品,书院这人情欠定了。”

雷万邦哈哈大笑,抚掌嗔道:“哎咦呀!怎能如此说话,书院乃培养人才之地,不可说、不可说矣!”

两人相视一笑,很快一封推荐书就写好了,这次不是吕卫送去,而是知州衙门派公差送去。

书院是个特殊的存在,官方以京城国子监为首,地方县级以上都有官学,归国子监管理,是为官吏的后备摇篮。

民间则遍布书院,是儒修的主要培养基地,原本是跟朝廷无关的,纯属民间行为,可大宋太宗时代,皇帝劝学,重视儒修。

自打他写出那首“书中自有黄金屋”后,书院更是入雨后春笋,一州之地皆建立一座书院。

大批的儒修进入官场,与官办的国子监形成百家争鸣之态,书院就渐渐成为半官方的存在。

但国子监毕竟是正统的官吏摇篮,有志于当官的读书人,更愿意在官学读书,因为对科举有利。

原本书院没那么多,对人才就没那么渴望,可遍地开花后,人才就成了制约书院发展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