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工程工业化试验按计划率先在试验三组如期展开,在项目负责人钱章良带领下,他们首先制备出了足够的催化剂,并将其应用在M1号原料的生产过程中。
在一套催化脱氢试验装置中,从前天开始,仪表显示系统压力正在逐渐升高,当班技术人员采取一些措施后,系统压力得到暂时控制,过了三四个小时,压力再次上升,虽然升幅不大,但这种趋势令人感到不安。
组长钱章良知道消息后马上赶到现场,他仔细观察了试验装置运行情况,又详细查看了试验记录,然后询问有关技术人员,“除了发现系统压力上升,还有别的异常现象吗?”
“产出率也有一定程度下降。”
“哦----,”钱章良好像意识到了什么问题,但他还不能肯定,“你们继续观察,详细记录,有什么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一旦压力失控,马上停车!”
试验装置继续运行了三十多个小时后,钱章良预料的情况果然出现了,系统压力上升到装置的耐压极限,当班技术人员和班长商议后,果断停止进料,除了冷却系统继续运转,其他部分立即停止运行。
出现这样的异常情况,不仅惊动了组长钱章良,就连研究室主任陈耀华也在第一时间赶到试验现场,和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查找故障,有人怀疑管道堵塞,也有人认为系统中的泵阀出了问题。
“既然停车了,等系统彻底冷却下来,拆开几个关键部位看看,就啥都明白了。”跟老钱和几位技术人员商议后,陈耀华建议道。
过了一天,试验装置系统压力和温度全都降了下来,有关人员将其拆开,发现安放催化剂的部件几乎全部堵住了,当他们把部件拆下来仔细检查时,看见的情况令人大吃一惊!“怎么会这样?装填进去的不是颗粒状的催化剂吗?现在全都变成粉末了!”
“不用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明显是催化剂颗粒强度不够。”一位技术人员分析道。
“颗粒强度不够是必然的,否则不会出现粉碎现象,问题是小试期间从来没有这种情况,每批催化剂即使到了使用期限,从设备中取出来,颗粒破碎率也不超过百分之五。这才使用了一百多个小时,怎么就自动粉碎了呢?而且还这么厉害。”钱章良对出现的情况难以置信。
“工业化试验中,进料速度加快,物料气化后成为蒸汽,通过催化剂的流速和流量随之增加,这将对催化剂颗粒形成更大的气流冲击,从而对催化剂颗粒的强度提出更高要求。”陈耀华分析了更深层次的原因。
“嗯,可能这就是造成催化剂颗粒发生粉碎的主要原因。”包括老钱在内的其他技术人员几乎一致赞同这种分析。
“但是,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521工程工业化试验正等着使用M1号原料,别说很难马上找到一种提高催化剂颗粒强度的方法,即使有这种方法,要想立即投入应用也不现实。”钱章良愁眉苦脸地说。
“是啊,远水难解近渴,即使找到提高颗粒强度的方法,一时半会儿也用不上,现在521工程工业化试验即将全面展开,如果因为M1号原料卡了脖子,对试验进度将产生重大影响。”陈耀华也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现场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谁都知道,如果因为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而对整个521工程造成不良影响,上级部门一旦追究,是要有人承担责任的!
考虑再三,陈耀华最终决定将试验三组的工作做如下调整:第一,为了不耽误M1号原料的生产,他建议重新装填催化剂,继续开展试验,但要把加料速率降低一半,如果仍然发现催化剂破损现象严重,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加料速率,总之,既不能耽误工业化试验条件的探索,也不能耽误M1号原料的生产;第二,如果精力允许,可以寻求增强催化剂颗粒强度的科学方法。
“如果这样,M1号原料的生产速度就会慢很多了。”钱章良非常遗憾地说。
“不怕慢就怕站,如果继续坚持原来的实验条件,结果还是造成堵塞,那就不如把速度降下来,要是催化剂在低速下既不发生破损,又能保持较长的使用期限,即使慢一点,起码不会耽误M1号原料的生产,总比完全停止好得多。”
“可以,我同意这个方案。”两权相害取其轻,M1号原料是TSM的关键组分之一,这一方案虽然生产速度比较慢,但不至于彻底停摆,所以,老钱跟陈耀华迅速达成共识。
试验装置经过清理并重新装填催化剂,于第三天上午再次开车,按照事先预定的试验方案,把加料速度降低百分之五十以后,装置连续运转了四百余个小时,才再次出现系统压力逐渐升高的情况,这一现象直接证明了陈耀华的推测,即在大流量的原料蒸汽冲击下,原有的催化剂颗粒强度明显不足,降低加料速度,催化剂使用寿命随之延长,说明这一推测是正确的。
找到问题的根源后,接下来就是在两种情况下进行选择,要么在这一条件下继续试验,更换催化剂的频率就会相应增加,要么进一步降低加料速度,可以使催化剂寿命得到适当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