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笑说:“四妹妹今年十五了,也到了该议亲的年纪。原本是该参加小选的,家里长辈怜惜,给她办了免选。奴婢在闺阁中时,同四妹妹最是要好,所以这回就厚着脸皮带四妹妹进宫,想沾沾太后娘娘的福气。”
太后指着黛玉笑,对周围伺候的几个老嬷嬷说:“这个林丫头,居然把主意打到哀家身上来了,真是胆大包天。”
狄嬷嬷笑道:“林侧福晋真性情,倒是和宜妃娘娘的性子有些像。”
康熙那么多的女人,太后最有好感的就是宜妃了。不仅仅因为宜妃的五阿哥是太后养大的,更因为宜妃那爽直的性子。太后出身蒙古,草原上的女儿大多是直率的性子,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也就喜欢和自己性子相似的人。
更何况太后初进宫时,没少受董鄂妃的气,所以,对于那种心里弯弯绕绕太多的人有一种天生的反感。
狄嬷嬷这时候提起宜妃,也是偏向黛玉的意思。
黛玉感激的朝狄嬷嬷微微点头示意,笑道:“奴婢也是仗着太后娘娘仁厚,不和奴婢一般见识,所以就厚着脸皮来求了。”
太后对黛玉的印象一直不错,她嫁给老四这么些年,从来没听说过她私下里有做什么不折手段的事,倒是被人针对的时候不少。太后年纪大了,老人家讲究的就是个传宗接代、子孙繁盛,黛玉进府头一年就给胤禛生了个儿子,太后对这是很满意的。
特别是黛玉这回生下五阿哥,和孝庄就像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孝庄是太后在这皇宫之中最困难之时唯一的温暖,所以,爱屋及乌的,黛玉这会儿已经继康熙、弘昭、胤祺之后在太后心里排到了第四位。
对于黛玉最亲密的姐妹,太后不介意给予一些厚待,黛玉的眼光她还是比较信任的,她笑眯眯的朝惜春招招手,“好孩子,过来哀家看看。”
惜春谨慎的走了过去,恭敬的行礼,“奴婢贾惜春给太后娘娘请安,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太后拉着她的手上下打量了一番,满意的点头,对黛玉道:“眼神清澈,显见是个心地善良的,眸光不散,可见不是个轻浮的,是个好丫头。”
黛玉高兴道:“有太后娘娘这句话,四妹妹的婚事奴婢就放心了。”
太后笑道:“哀家好人做到底,魏嬷嬷,你去将顺治十三年时,哀家及笄的时候,皇额娘送给哀家的那副红珊瑚的头面儿拿来。哀家现在老了,戴着也不像话了,留着也只能压箱底儿。惜丫头今年又恰巧及笄,倒也是有缘,就赐给她戴着玩罢。”
黛玉急忙摆手,“太后娘娘,这太贵重了……”
太后嗔道:“哀家这是给贾家丫头的,又不是给你的。”
惜春赶紧道:“奴婢谢太后娘娘恩典,只是这太过贵重,奴婢何德何能……”
狄嬷嬷一旁笑道:“难得太后和贾姑娘投缘,林侧福晋你们就不要推却了。”
黛玉知道太后既然已经说出了口,就不会收回来的,于是摇头笑道:“奴婢们倒像是特意来打劫太后娘娘来了,只是四妹妹这边有了收获,奴婢要是两手空空的回去该多伤心呀,太后娘娘也疼疼奴婢,好歹也赏奴婢一点儿……”
太后乐了,“瞧瞧,活脱脱的就是另一个宜妃了。好啦,瞧着你可怜见的,狄嬷嬷,把哀家那个玉佩拿来。”
狄嬷嬷眉心一跳,“那一枚玉佩?”
太后正色点头,“就是那一枚。”
黛玉眨巴眨巴眼,瞧着好像是挺有纪念价值的一块玉佩,就不知道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须臾,魏嬷嬷将红珊瑚的头面首饰装在匣子中拿了上来,递给了惜春。狄嬷嬷也捧着一个不那么精致的匣子上来打开,拿出里面的一团纯白色的丝绸小心的打开,丝绸上面赫然是一块婴儿巴掌大小的血红色玉佩,其上镂空雕刻着几朵不知名的花儿。
太后拿着玉佩留恋的抚摸,神色间满是怀恋,“这是哀家当初离开草原来京城的时候,哀家的阿妈给的,若是膝下有女儿就传给女儿,若是没有就传给长媳。如今哀家留着也无用,就给了你吧。”
太后一生没有儿女,自然是留到现在也没有送出去。黛玉郑重的接过,“皇祖母放心,孙媳会将这玉佩传下去的,等弘昭娶了媳妇孙媳就交给她。”有着这种重要意义的东西,黛玉不好推迟却也不好占为己有,最好的选择就是传给弘昭。
太后对黛玉这个决定非常的满意,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是越来越喜欢了。
陪太后说了会儿话,黛玉看时辰不早了,说:“太后,四妹妹进宫一趟也不容易,奴婢想趁着这个机会带她去景阳宫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