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果问了孙九,才知道宫女集训的时间一般在三到六个月之间,有弹性的,和受训那批人的素质也有关。至于“原装”的那一届,整体学得比较快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之前放出了一大批宫女,宫里缺人手,所以尽快上岗了。反正,小宫女初来乍到,也是要跟着资历深的“姑姑”们的。
唐果暗念一声“侥幸”!不然再训下去,俺这“天外来客”非露馅不可……
既然一时半会儿还不能确定人家是否入选,唐果也就不太注意这个事了。
本来打听一下那姑娘的名字、家庭状况什么的对于唐果来说不是难事,或者探听一下贾氏贤嫔是不是荣国公之后也做得到。不过唐果以不惹事为上,好奇心什么的,先放着吧。低调最要紧!
四月初二,京城一带方圆百里下了今春第一场雨。北方各地也陆续开始下雨。
京城的雨下得很大,持续了一天多。
之前一春天不下雨,皇帝甚为忧虑,此时才放下点儿心——据说是谚语有云:“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意思是说,如果初二下雨,半个月都不会有好天气。此次大雨,正是在初二,若是再下半个月,可不正好能缓解旱情?
别说,这谚语还真准,之后的半个月,连一个整个的晴天都没有,阴天、下雨、再阴天……绵延到四月十七,雨才算是停了。各地奏报都说旱情解除或缓解了。皇帝的心情一日比一日好。
唐果估计,这个时代还没有“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呢,谚语总结的天气规律还是很正确的。
丰收与否完全靠天的时代,这半个月的雨可真是能救很多人命的。唐果想着也高兴起来,把下雨带来的种种不便都忘了。
皇帝的高兴事还不止这一件。代皇帝去接见、护送第一批西伯利亚移民的皇太子回来了。
这批移民中大多是无地的农民,也有贱籍中人——都是日子过不下去的。此次拖家带口的远行,去那“绝域苦寒”之地,原是死处求活,不得已而为之。在这个年代,老守田园是主流,不是活不下去,大家是不愿离开故土的。
谁知朝廷不但真如圣旨上所说的派人护送,一路照看衣食,他们中的年高、有德之人还得到了皇太子的接见——而且是代皇帝接见。
皇太子温言抚慰了大家,又给大家打气,复又赏赐了不少路上要用的东西给这批人。这些人顿时觉得有了动力,至少说明朝廷重视那个地方、重视那个地方的人,不是吗?
这批移民原本有五百来人,这样一折腾,动静大了,等到出关的时候,已经是两千来人的队伍了,还在不断扩大。
皇太子亲自将他们一路护送出关,才返回。
这一番举措,使不少观望的人下定决心去西伯利亚谋个生路,皇帝的西伯利亚移民计划大规模的展开了。
唐果对有关西伯利亚的事情一向上心,听了这些更开心了。
中华民族是这样的了。只要有生存的空间,到哪里都能扎根的。世世代代,终究会在那里传承下去。在心理上对那片土地有了归属感之后,就没有什么人能从大家手里将它夺走。
皇帝将西伯利亚划分为12个行省。陆续委任了各省的总督和各级官员,找了不少人谈话。唐果看得出,皇帝很重视。
这些官员里面,居然有一个是唐果认识的——应该说是认识名字的——萨布素,富察氏。
唐果认识他名字,自然是因为那个历史课上必学的《尼布楚条约》了。萨布素,唐果前世的历史上中俄雅克萨之战的指挥者。作为东北人,对这位被诬陷降职后还带领大家治水的老将军,唐果还是很敬仰的。
这里的这位萨布素是此次清俄战争中的功臣之一,现任清政府驻西伯利亚地区最高军事长官。皇帝对他很好,和他聊了很久。虽然是满语,唐果听不懂,但是看双方的表情,也知道君臣相得。皇帝不但留他吃午饭,还赐了一盆百草给他——这是少有的殊荣了。太医院培植出来的百草不多,只在几个资格特老、功劳特大的勋戚身上用了几片叶子。再就是皇太子和即将到西伯利亚最远行省任总督的赫舍里氏索额图各有一盆。
据唐果所知,在西伯利亚实行的,是和现行政策、法规完全不同的另一套体系,倒有点儿像唐果前世的特别行政区。似乎在海参崴等港口布置了新建成的海军。
不过具体是什么样的,唐果却不知道。一件她突然发现的事情震住了她,没心思关心别的了:皇帝接见诸皇子、大臣的时候,内侍并不在屋里。都在不远但绝不接近的地方伺候着。距离以能听到皇帝传唤、能处理突发事件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