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油是华夏战争史上经常采用的火攻武器,和后来的五代宋金时期的猛火油不同,战国时期的火油是指用动物脂肪熬制的油脂属于最初级的纵火手段。
华夏先民很早以前就已开始食用油类食品,据古书记载,那时的华夏先民在不同季节还须使用不同的油。比如春天用牛油煎小羊、乳猪;夏天用狗油煎野鸡和鱼干;秋天用猪油煎小牛和小鹿;冬天则用羊油煎鲜鱼和大雁,所以华夏先民最初吃的全是动物油。不仅吃的是动物油,就连照明和制作蜡烛也用的是动物油脂,一直到汉代出现了榨油技术之后,才出现了植物油也称作素油。所以说在战国时期的战场上如果有人喊放火油,那指的是动物油。而猛火油其实就是流出地面的石油原油,石油大家都清楚,那威力自然比动物油脂大得多,不过这个时代还没人发现石油。
大秦的城池至少有四座城门,每座城门的门洞上方都会留有一道开槽,这是用来安装可以拉起放下的栅栏门的,栅栏门放下就和城门一起形成两道拦阻线,可以有效迟滞敌军攻进城内的速度。如果没安装栅栏门的话那这道开槽就用来放火油,又处在城门外侧靠城外的那边,一般这个地方敌军最多所以从这里泼出火油可以最大程度的烧死敌军避免养鸡城门和自己人。
可是如今情势危急,匈奴人和秦人把城门洞挤得死死的,那城门根本就关不上。而城外娄烦王呼勒的两千亲卫骑兵眼看就要冲进城门洞了,此时城墙上的所有人都知道,郡守段宏的命令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的壮士断腕,玉石俱焚。城门洞里的义渠军民包括义渠县尉肯定是活不成了,但他们的死可以换来义渠城的生,这是迫于无奈的。
张幸大吼一声冲到城门正上方对着那里的秦军拳打脚踢。
“放火油!听见没有,放火油!”
哗!一坛坛的火油顺着开槽留了下去,还有不少火油坛子被扔到城门前。
嘣嗤!一支火箭设下城去,轰的一声大火冲天而起,城门洞内瞬间成为人间炼狱,凄厉的惨叫声扎进人的耳朵里,一个个火人惨叫着跑出城门洞,但跑不了多远就翻倒在地满地打滚,没一会功夫就变成了一具焦黑的尸体。
跑向城外的自然是匈奴人,跑进城内的肯定是自己人,但这时候谁也救不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一刀让他快点结束烈焰焚身的痛苦。
已经冲进城门洞内的匈奴骑兵也连人带马变成了一对篝火,后面的骑兵费了好大力气才勒住战马调头往回跑,娄烦王的偷城战功亏一篑。
嘟嘟嘟嘟!
低沉的号角声响起,匈奴兵撤离了战场,但城墙上的郡兵和义渠百姓却没有一个欢呼胜利的。城门洞里的大火还在燃烧,刺鼻的味道飘满了整个义渠城,惨叫声已经没有了,可火势却越来越大,因为有了更多的可燃物。
段宏:“张幸,准备制作新的城门。不,准备沙袋,火停息之后直接用沙袋堵死城门!”
“喏!”
义渠城外,娄烦王看着烈焰蒸腾的义渠城正门冷笑一声说:“段宏够狠,是个勇士。像他这样有狼性的中原大官不多,就让他多活一阵子吧。告诉狼崽子们,本王准许他们四处劫掠三天为限,三天后各自返回头曼城!”
“呦呵呵呵~~~~”
呼勒的手下们欢呼着催马而去,呼勒看了一眼义渠城他咬着牙说:“我的祖先,我就站在义渠城外,总有一天我会重建义渠国,恢复祖先的荣光!”
说完之后呼勒领着亲卫骑兵狂奔而去。娄烦王呼勒虽然属于匈奴部落首领,但实际上他是义渠王的直系后裔。义渠和大秦的关系属于既是兄弟又是仇人的那种,最著名的就是芈八子和义渠军的爱情故事。但是啊饱受中原先进的文化熏陶下的宣太后芈八子的智慧不是一个人只会骑马弯弓,往来如风的义渠君所能相比的,于是义渠君死在了芈八子的石榴裙下,义渠国也被大秦所灭,现在的义渠城其实就是当年的义渠国的国都。呼勒借住头曼单于的势力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他觉得现在是时候恢复义渠国了。
在距离义渠城几百里之外的上郡,在靠近草原的一处古老的台地上矗立着一座坞堡,也就是专门驻军的城堡,这座城堡叫做榆林塞。没错,这里在几千年后就是素有“大榆林,小北京”之称的榆林市所在之地。
榆林这个地方现在的陕西省的最北部,是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用现在的地理位置描述,榆林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因此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