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冉明也清楚,此时笈多帝国也没有实力突破南洋四镇的封锁,抵达魏国交、广、江州等地,但是冉明却不得不做好最坏的打算。对于北府军、陌刀军和镇国军,冉明提前是命其南下,一边收复名义上归降魏国的晋土,同时将在亚热带地区进行气候适应性训练。
当然,在与笈多帝国作战过程,冉明肯定不会留下桓温这样不安定因素,必须把桓温消灭掉。为北,冉明向石越、谢艾、张温三人下达了密旨,先入成都者封王,擒、杀桓温者官升三级。
为了解决桓温,冉明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征南军、镇南军、镇西军三支南征部队,尽管留下不少人马镇守地方,可以参与攻蜀的仍然多达六七十万人。为了尽快掌握交广,冉明同时周仲孙、何谦以及众晋国降军集体南下。
冉明事实上对周仲孙、何谦等人还真不怎么放心,在历史无论是周仲孙还是何谦,二人都是降而复反的经历,说穿了,他们就是军阀。现在他们都降了魏国,如果让他们继续留在江南的话,难保不会凭借个人威望和过人领袖魅力东山再起。所以,冉明必须把他们调出来,让他们配合苏林所部行动。
凭借北府军和陌刀军嫡系军队的战斗力,再给他们三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反。调周仲孙、何谦、苏林、胡光、雄健等三十余万大军南下,整个魏国都认为冉明是小题大作,事实上除了王猛之外,无人猜测到冉明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保住中南半岛。南下中半半岛,冉明少不了要玩一招假道伐虢。
中南半岛,对于中原王朝历朝历代君主来说是鸡肋,但是在冉明眼中,这却是一块香饽饽。中南半岛气候湿润,产出丰富,而且拥有大量矿产,这是冉明无法割舍的。中南半岛独特的地理环境,让冉明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旦让笈多帝国掌握中南半岛,或以中南半岛为跳板,北攻魏国,冉明肯定会头大。为此,冉明把中半半岛纳入直接统治的决心越来越强烈了。事实上古代中国周边诸国皆向中国入贡,这个入贡事实上并非是称臣,而是文人玩的文字游戏。谁也没有见过中原王朝这么傻蛋的皇帝大臣们,进贡一点土特产,回礼都是十倍百倍真金白银。
况且,这些藩属国都是一群典型的白眼狼,秉承着这个传统外交原则的天朝,也是一个傻子。把国民供养的税收,全部无私的扔给了那些白眼狼。如果一次是外交失误,两次也是,次次就是真傻了。
在古代,几乎中国周边的国家都有朝贡的传统,说是朝贡事实上只是中原文人对自己无耻的粉饰,有很多所谓的朝贡都是各国商人自发组织的。目的就是见中原王朝人傻钱多好骗,反正最多磕几个头,又不会掉块肉,他们得到的却是十倍百倍的利益。对于这种所谓的朝贡,冉明这个现代人是非常反感的,在这个世界上,外交就是依靠拳头,美国从来不会像中国一样在世界大规模撒钱,但是美国的外交实力仍是当之无愧的一哥。
在这个潜规则下,谁不向中原王朝朝贡那才是傻子呢。扶南国曾在开元六年也向魏国冉闵入贡,走海路了运了一头大象。冉闵也非常大方回礼书籍千卷,大部分为佛经,还有雪盐、布帛等等。只是价值不多,这让扶南王非常不满,随即断了往来。
冉明非常反感,所以杜绝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只要是藩国朝贡,回礼自然不会少,但是金银绝对没有一两,儒家经典,各种书籍,汉族文化方面的,大量无私捐送。百济朝贡一次,冉明就送了《论语》千册,儒袍儒衫千件。于阗称藩,冉明同样大手一挥《四书五经》千套,儒服千套。
扶南国,又作夫南国、跋南国,意为“山岳“,是曾经存在于古代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古老王国名。其辖境大致相当于当今柬埔寨全部国土以及老挝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国东南部一带。是历史上第一个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史籍上的东南亚国家,也是中国古代史籍中经常出现的东南亚国家。
冉明在八月二十五日,给苏林下密旨,让他择机征讨中南半岛诸国,灭其国,将占城国并入魏国交州刺史部,占城国在历史上本来就是抢占东汉日南郡其象林县所建立的国家,北移寄治卢容(今越南顺化附近)。东晋后为林邑所有。
灭占城国,将象林县升格为郡,辖占城国十五县。当然,对于真腊、高棉、扶南等国冉明的意思是,灭其国,设立郡县。在扶南国设越州,治万象。
冉明相信,凭中南半岛那些小国实力,根本无法抵抗魏国铁血雄师,一旦拿下中南半岛,凭借着中南半岛的丰富的产出,维持庞大的驻军是根本不成问题的。冉明的计划是,以退役老兵为基础,在中南半岛设立二三百个军府,驻扎三十余万汉军,然后让汉军与当地土著民族通婚,逐步融合中南半岛。
另外冉明在这个时候要吞并中南半岛,其实也和火炮成功发明出来有关。冉明早在司马聃投降时,就接到了军器监的密报,火炮成功了。战场之王——火炮这种东西出现之后,任何冷兵器在它的面前都不过是过眼烟云……
一旦科技战争的萌芽一出来,用不了多久,这家伙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它的根甚至会向土里钻进去一百丈,那个时候再想斩草除根不过是一个念想而已,而人类战争的机器已经轰隆隆的驶向远方。
冉明发明了这个时代本来不存在的火药,在军事应用方面,桓温也看到了火药的价值,并且大力发展火药。由于谢艾猛攻成都,因为战争,反而促进了桓温对火药的应用。桓温虽然没有制造出火炮,也没有制造出火箭弹,但是却把火药的威力发挥得非常大。因为桓温无师自通,制造出来了地雷。
首先桓温通过了成都城墙上那无数的藏兵洞,不断的把地雷运出城外,并且在战场上密布。
从最开始的城墙百丈距离,渐渐的桓温用地雷把成都包围了,除了四个方向的狭窄通道出口,其他方位都被地雷封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