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等闲却变故人心
王猛又道:“这是一个寒门士子吗?”
侍卫道:“那饿晕过去的考生穿得破烂,身上的澜衫上层层叠叠全是补丁。好像好多天都没有换洗过,都有了浓浓的味道,一双布靴子底都快磨掉了。”
“可怜啊!”王猛暗叹一生,在门阀政治时期,像王猛这样的寒士,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除非他们肯卖身为奴,为门阀权贵爪牙,否则一生与官场无缘。在南北朝这个门阀政治最为鼎盛的时期,王朝更递非常快速,当然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寒士需要改变命运的机会,在没有科举制之前,要改变命运除非跟随胡人,要么从龙。
哪怕在科举制之后,这种寒门士子的故事,不知道上演过多少出。山窝里飞出金凤凰中了进士的事情,几乎是可能的,可成功者却是极少数的。更多的是读了一辈子书,直将家底读得精光穷尽的故事。
想到这个饿昏的考生,王猛很快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没有遇到冉明,恐怕他也和这个考生一样凄惨吧。当然王猛不是穿越人士,根本不知道他在历史上选择了辅佐苻坚,成了氐秦名臣,历史上有名的丞相。
“使君,前面路已经通了,咱们是不是要启程?”
“那个考生怎么办?难道就不管了?”王猛冲侍卫道:“人命大过天,这些考生哪怕这次不能考中,但是将来也可能会考中,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王猛摸索着,突然发现自己身上并没有带钱。突然摸到了一个玉坠子,这是冉明赏赐给他的玉坠子,据说是什么和田(和口羊脂玉盛行起来是清朝时期的事情,以清以前玉以碧玉为贵。)羊脂玉,价值千金。王猛指着一个侍卫道:“你拿着这个玉坠,到附近的典当行当了,拿着钱去给这名寒士治病。”
王猛进宫了,一进宫门,王猛就感觉到了不寻常的味道。王猛忐忑了,因为他并没有得到冉明的接见,在与中常侍尤义交谈之后,王猛这才知道,冉明没有接见他是因为颜约正向冉明奏对。
原本所谓的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很多人都以为冉明只是弄着玩的,目的就是为了拉拢墨家的那些能工巧匠,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冉明是动真格的,在科举考试的试题中,暴露了冉明的真实目的。
这下儒家都坐不住了,与百家辩论输了也没有什么,反正儒家在朝廷上已经根深蒂固了,诸子百家如今早已不成气候,他们翻腾不出什么浪花。
夺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可是断人前程,这不比断人财路这个仇恨结得小了。但是没有关系,儒家虽然影响大,但是绝对不是主导力量。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权柄,还是掌握在皇帝手中。儒家非常明白,跟冉明做对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因为冉明手中有好几座书院,其中丰乐书院就有多达三千多名学生,这些学生学的可不是儒家经典,他们都算是冉明这个杂家的门徒。只要他们敢以辞官威胁冉明,哪怕冉明一时间会妥协,可是这个仇只要结下来,就没有办法善了了。如果让冉明的这些学生出师,儒家在朝廷里可没有半点机会了。魏国目前只有一千八百多个县,一百八十八个郡,大小三千多名官员。以冉明的那几座书院,完全有能力把儒家让出来的盘子接过来。
儒家虽然不满冉明的作法,可是他们能反对吗?再怎么不满,敢说出口吗?为了做官连挥刀自宫这种事情都能做出来,更何况是改换门庭?如果冉明要儒家在朝廷上绝迹,不出半个月,至少一多半官员马上就会脱离儒教,改为冉明这个杂学宗师门下。
和王猛猜测的不同,此次颜约向冉明的奏对,根本就不是关于儒学的问题,而其核心观点就是“商人于国不无裨益”。对于传统儒家而言,商人等于末业等于下贱的职业,这样的观念可谓根深蒂固,历来都是政治正确的!但是,另一方面,越来越迅猛发达的工商业,民间越来越多土豪的出现,让他们必须正视商人的力量的崛起这个问题。
无论是当年的贾谊,还是晁错,他们的成名作,也基本都是在阐述这样的问题。朝廷的大臣们自然也早就知道,在事实上。商人的地位随着他们财富的增加在迅速的增长。虽然国家需要商税,但是商人绝对不能参政,这是原则,不可动摇。颜约特别指出某些地方,有钱的商人的派头比公候都要大,都要风光!
冉明没有采制强制性的命令,而是非常耐心的跟颜约解释:“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怎么处理工商业与农业之间的问题,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颜约茫然的摇摇头。
冉明道:“理论上当然是以农为本,但现实中,却不可能真的按书上所说的那样去处理。在古代,咱们的工商业太过弱小,而且盘太小,现在魏国很大,即使是大汉王朝最强盛的时期,也没有魏国现在大,将来魏国还会更大,如果不发展工商业,短短时间内,魏国地少人多,也可以利用农业,快速发展起来。可是日后呢将来呢?”
“人口随着魏国进入和平安定时期,将会快速增长。一个成丁一生之中可以孕育五六个儿子,更有甚者有几十人儿子也不成问题,当然这些儿子们又会生出无数孙子,以一家五口计算,如果粮食足够吃,他们从五口增加到一百口人,这个时间不会超过一百年。现在魏国地多人少,可是一百年之后呢?咱们的土地就不够种了,光种地种不出那么多粮食,也无法养活那么多人,到时候天下到处充斥着破产的农民,天下就会大乱。等咱们再举起反旗,斗上个几十年,十室九空,等人们打累了,打得疲倦了,咱们再统一天下,恢复太平盛世。这是一个中华文明的传统怪圈,这也是咱们华夏一族的宿命。”
颜约道:“陛下这和兴商重商又有何关系?陛下,请赎臣愚钝,不解陛下之意!”
就连孔抚也惶恐不安的道:“陛下所言,臣闻所未闻,敢请指正!”
冉明知道,这些大臣已经是很给他面子了。错非之前冉明一直摆出来的就是重商兴商的姿态,一副一定要把工商业庞大的规模。“这个问题实在是,这个问题太敏感了。”
冉明非常清楚,兴商重商已经上升到了意识形态的高度。
对于颜约和孔抚的提问,冉明提出了让人意外的答案。冉明道:“百姓纳税,朝廷就要保证他们的利益。百姓和国家社稷的关系,更像一个契约,如果朝廷不能保证百姓的利益,最终会被百姓们抛弃,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如今我大魏税收八成半都是由商人或商业获得的,商人付出了大量的税收,朕自然要保证他们的利益。咱们之前,所有的税收都取自农民,那么重农自无不可。可是现在税收大部分皆取自商业,重商既无不可。”
颜约道:“可陛下,那商人重利轻义,岂可等同视之?”
“重利轻义?”冉明毫无迟疑的道:“商人重利,然却执着初一,君可见那些商号,何以自毁信用?或是缺斤短两?或是欺负童叟?没有吧?要按事实上说起来,朕也是一个商人,朕在华夏商盟以及魏国皇家银行中持有大量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