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用来给你以后换着带。”何苗表情有些僵硬,解释道。
“等女儿想要更换了,再买就是了,何必现在就预备?”唐赛儿又问道。
“明日或后日你爹就要回来了,他不喜欢你带着金手镯,觉得像是乡下土财主似的,你换一双玉镯子更好些。”何苗又道。
这个理由倒还成立,可唐赛儿仍觉得牵强。但她也不会再问,只是说道:“希望明日爹爹就能回京,赛儿想早日见到爹爹。听说在海上航行还是有些危险的,但愿父亲一路平安返回。”
“但愿你爹明日就能返回,”何苗也说道:“我也有些事情要对他说,这样的日子,真是……”
……
……
“到苏州城了。”一名身着长衫,但将下摆挽起来以便于骑在马上的青年男子在苏州城门前说道。
“这么快就到了?”在他身旁有一架马车,这架马车瞧上去并不显眼,但行走之时十分稳当,而且一丝杂音都听不到,绝非市面上几十贯钱的马车所能比拟。此时从马车中传出女子略有些惊喜的声音。
“从常州到苏州能有多远?”男子笑道。
“也是,本来就没有多远。”女子说了一句,随即说道:“马上就可以见到我爹了。已经有一年多没见过他了,也不知爹爹现在身体如何,可还康健;也不知大哥怎么样了,也不知……”她有些激动的自言自语。
她这些嘀咕骑在马上的青年男子当然是听不清的。他向城门瞧了一眼,见排队入城的百姓很多,把守城门的士卒检查又非常严格,他想了想,驱动身下的马径直向前来到正双手叉腰看着手下的兵检查过往行人的小旗面前,下马行礼道:“这位军爷,在下是直隶举人,籍贯松江府青浦县,因从京城回乡路过苏州府,见门前等候的百姓太多,还请军爷行个方便。”
“原来是位孝廉老爷,失敬失敬。”小旗文绉绉的说道,表现的比较恭敬,但内心并不十分在意。在允熥继位后,文官任免逐渐正规化(其实洪武年间规矩也很严密,只是因为朱元璋惩治贪腐太厉害,很多人当不了几年官就成了戴罪之身,官员更替太快显得不太正规),举人也不能直接做官,免税的特权也被取消只能按月领取一些钱粮,所以他这样的吃公家饭的人对举人的尊敬也止于表面。
“还请孝廉老爷拿出凭证,在下看过了就可放老爷进去。”小旗又道。虽然举人不像过去那样重要,但总比普通百姓地位高,只要确定是真的举人,放他进去也无妨。
青年男子把自己的举人凭证拿出来递给小旗,小旗接过来看了一眼,低声说道:“建业十年戊子科举人,姓名萧统,生于洪武十八年,面白,下巴略有胡须,……”
小旗一边看着,一边不时抬头看向萧统,见凭证上对于长相的描述与本人相差无几,年纪也相当,将举人凭证递还给他,嘴里同时说道:“对不住,孝廉老爷,实在是有人冒充举人招摇撞骗,小的也就只能检查的严苛些,还请孝廉老爷海涵。”
“我也听说了有人冒充举人招摇撞骗,也十分痛恨这些读书不成的斯文败类,军爷这样认真检查实属应该。”萧统也应合道。
他们又客套几句,小旗命手下的军士让出一条路,让萧统与马车进去。
这一马一车入了苏州城又走了一段路,来到城中一座巨大的宅院大门前,萧统拍了拍身上的衣服,正要对门子说什么,一个中年汉子已经迎了上来,满脸欣喜之色对萧统行礼道:“见过姑爷。”又对着马车内说道:“见过姑奶奶。”
“是张叔?你怎么到了大门上做门子?”马车的门帘被掀开,李咏琳一边在侍女的搀扶下下了马车,一边有些惊讶的问道。
“三姑奶奶,小的可没到大门上做门子,是大老爷接到了姑奶奶从京城传来的信,估摸着这两日就要经过苏州,特意吩咐了小的这几天在大门这儿等着姑奶奶。”被叫做张叔的中年汉子笑着说道。
“姑奶奶,姑爷,快进府里。你们两个,将马车和马都拉到后院去;告诉老苏头,这两匹马可要好好喂养,要是出了岔子,看我怎么办他。”张叔又连声吩咐道。
”张叔,不用这样。他骑得那匹马还罢了,拉车的这马也不是什么好马,家里这样的马多得是,就算喂养的不好,换一匹也就罢了。”李咏琳又道。
“这可不成!”张叔马上说道:“姑奶奶带回来的东西,不管是好是坏都要供着,绝对不能和平常的物什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