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曦的整个设想,自己也搞不清本源,是自己曾经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是几百年后的大明。
都有,也都不是,赵曦更倾向于是自己顺应这个时代而萌生出一套新的架构。
赵曦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可同样也不再是原来那个时代的人。或许是他过来这边的地位决定了,他很不想承认自己被和光同尘了,可事实上,他还是适应了这个时代。
皇权,集权,是赵曦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赵曦有能力让国朝的制度更加合理,完全可以制定出避免子孙昏聩的制度。可他始终没有舍得丢弃至高无上的皇权。所以,在整个大设想中,他摈弃了其中分权的内容,反倒加强了皇权的集中。
当然,在某种程度上,在整个制度中内阁成员在限制皇权上也有了进步,只是这样的进步对于赵曦用后世的观点而言,几近于无,还是皇权至上的本质。
整个框架的设想中,赵曦故意遗漏了君臣制衡方面的细节,给自己的子孙和未来的臣工都留了余地。
君王贤明,就可以利用制度将权利集中了,君王平庸而臣工强势,臣工又可以借用制度来限制君权。
或许这是最好的办法吧…~赵曦自我安慰的想。
其实,赵曦也清楚,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制度,还是执行制度的人。
就像如今,当制度不能适应实情,或者说制度导致了衰败时,即便是祖制,也是可以改变的,除非制度可以一直促进发展…~
用后世的那些社会制度,赵曦觉得有些空中楼阁了,没有生存的土壤。
所以,他才快那么半步,自创了一套似是而非可能对现在很实用的体制。
万世基业就是个假命题,赵曦清楚,特别是这种皇权至上的体制,最终肯定会被替代。
站在赵氏皇族的立场上,他能做的也只能是尽量延缓王朝更迭的时间。
至于原本几十年后被异族推翻的情形,是绝不可能发生了。因为有了他!
赵曦做事,一直秉承着另辟蹊径,或者说他必须得另辟蹊径。
生活在皇家,赵曦不可能全面了解这个时代的现状,他只知道赵宋的天下,是从这个时间段开始走下坡路的。
后世有个说法叫历史的车轮,也就是说时代有其发展的必然性,就像滚动的车轮。而赵曦,选择了用合适的方式给这个车轮了一点外力。
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所谓改革,就是利益的重新划分。赵曦一开始就没有玩那种大刀阔斧披荆斩棘,没有去触动现有的利益格局。
而是选择另做蛋糕,借趋利的人性去吸引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转变,等这股引力将原本的利益结构拉扯的变形,结构不再稳定时,赵曦才深入其中,重新调整这种腐朽的结构。
一直到现在,赵曦仍然没有跟任何一个利益阶层大规模冲突过,却实现了让利益固有模式调整的成效。
作为帝王,分蛋糕其实容易,难的是做出更多的蛋糕来,让更多的人获利。
赵曦一直没有动别人的奶酪,而是自己做出奶酪来,让给更多的人。
就连王安石有意重新划分利益,有了王安石这么现成的枪头,赵曦一样没有去抢夺,他仍然巧妙的,委婉的创造出更多的利益。
青苗法,赵曦推出了银行;市易法,赵曦让朝廷介入了交易监管,创立了官办民助的产业;借官制改革之风,推动了监察体系的组建……
这一系列的动作,没有任何一项是跟固有利益抢饭碗的,偏偏任何一项都在动摇着固有利益的根基。
这所有的一切,让求利者得利,让求官者得官,让求名者得名,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他们都走出了原来的圈子,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原来的坚持。
整个午后,赵曦从撰写完官制改革的架构文案后,就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者说是在自省也对。
赵曦习惯过一段时间就斟酌一下一段时间内所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