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辽之所以内乱到这样的地步,最主要的一点还是贵族与皇家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不是一致的。
北辽从成立之日起,就是充满着谋反和背叛的。
五代时,契丹迭剌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乘中原内乱统一各部,取代痕德堇可汗后即可汗位。他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并且握有产盐区,在军事与经济方面都十分强盛。
耶律阿保机在出征室韦得胜回国,却被迫交出汗位,不久他在滦河边建设了一座仿幽州的城郭。随后,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即为辽太祖。
辽太祖一直有南征中原的意图,然而于攻灭渤海后的隔年,在回师途中病倒,最后去世。他的妻子述律平宣布摄政,以次子耶律德光,即辽太宗总揽朝政,屠杀政敌数百人以稳定政权。太子东丹王耶律倍南逃后唐,辽太宗统一了契丹。
而后,帝位继承时,盘踞汴梁的耶律吼等将领拥立耶律阮为帝,是为辽世宗。在上京的太后述律平想让其子耶律李胡继承皇位,不同意耶律阮称帝。
太后派耶律李胡与耶律阮在辽南京北部的泰德泉交战,最后耶律阮打赢了这场战争。在经过大臣耶律屋质的劝阻之下,太后才认同耶律阮的帝位。
然而,耶律阮却被耶律察割杀死于梦乡中。
耶律察割发动政变,杀辽世宗并自行称帝,辽太宗之长子耶律璟和耶律屋质等率兵杀死耶律察割后,被立为帝,即辽穆宗。
接下来,先后又有政事令耶律娄国、林牙耶律敌烈等谋乱被捕后伏诛;耶律李胡之子耶律宛等人谋反;政事令耶律寿远、太保楚阿不等人谋反,事败伏诛;耶律李胡之子耶律喜隐谋反等事件。
辽太祖从开始只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也就注定了,他只是契丹整个族群的共主。也同样注定了北辽朝局的动荡。
看完北辽的整个大统传承,赵曦都搞不清这时候的北辽君王跟辽太祖的关系了。
北辽传承其实不碍国朝的事,赵曦关心这个,也让诸位内阁复习这些内容,是想让大家对北辽的现状有个大体的认识······北辽的谋反和宫斗,整个契丹族群的首脑,都是旁观者。
即便如今北辽表面上是有了大一统集权的模式,但在骨子里,契丹贵族始终是站在本部落的立场来考虑。
一位权臣,能在朝廷已经防备的情况下起事谋反,并且还打成势均力敌持久战,让朝廷跟谋反者的力量拉平了……尽管有谋反者有心算无心的事实,也同样有北辽贵族内部思想不统一的原因。
在一个以本部落势力强弱获得话语权的朝廷,有这样的心思并不奇怪。
但是,北辽毕竟是有王朝形式的,即便是共主模式,那也是一个王朝。
一旦国朝出兵,恐怕还是会出现一开始的情形……北辽停战,诸贵族各派兵南下。
这是赵曦的判断。
赵曦如今在朝廷形成可以一言而决的情形,也是长久以往多次判断准确的结果。
但是,赵曦很少有独断专行的时候……国朝的议事体制,是有利于一个王朝健康运行的,也是可以避免因君王的英明与否而左右王朝命运的。
赵曦想在一定程度上,将这种模式延续,从而能实现大宋的久存。
这一次,内阁再一次跟官家有了分歧,赵曦也去说服了,看样子,效果并不怎么样。
国朝的国力强盛了,而北辽正值内乱,不管怎样看,这都是国朝收复燕云的最好时机。
至于士林会认为出兵是在助长耶律乙辛的谋反行为……官家应该不太在意这些虚名的。再说了,只要是收复燕云,那些士林的闲话会成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