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兴夏点点头,缓缓的说道:“你说的没错,我们必须扩军。”
白衣军目前的人数,如果不算战车营和炮兵营的话,战斗兵员只有200人左右,总共分成了骁骑军、射声军、虎豹骑、熊渠军等四个小队。即使加上后勤服务人员,也不足300人。显然,这样的兵力,派驻一地,还差不多,如果分守两地,难度就大了。一百支火枪,是无法守住镇朔堡的。
徐兴夏转头看着刘广梁。扩军的首要基础,是要有足够的武器装备。拿着烧火棍上战场,只有被屠杀的份。他想要知道,日月铳的生产,是否正常。只要日月铳的生产正常,在十月份,应该可以生产两百支左右,又可以武装两百人了。
刘广梁低声说道:“日月铳正常生产。”
徐兴夏沉吟片刻,凛然说道:“既然如此,白衣军就扩建四个小队!原来的四个小队,各自抽调两个伙的伙长、伍长和士兵,搭建新的架子。新的小队统领,就由原来各小队的副统领担任!抽调以后的空缺,都由新兵补充。各部队加紧训练新兵,以求尽快的形成战斗力!战车营和炮兵营建制不变!”
作为宁夏镇左屯卫后千户所的千户,徐兴夏可以名正言顺的拥有一支1120人的队伍,他当然要将其发挥到极限。战车营、炮兵营这些辅助作战部队,当然是不计算在这1120人的队伍里面的。后勤服务人员,也是不算在这1120人里面的。这1120人,都是纯粹的战斗兵员,一个名额都不能浪费。
再说,千户所1120人的名额,其实也不是固定的。明朝的某些千户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卫所军的力量也是加强的。极少数的千户所,管辖的军户人数,曾经达到1800人。有这样的先例在,徐兴夏当然不会客气了。只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他甚至敢将一个千户所扩建成一个卫!
经过简单的研究,徐兴夏决定,新成立龙骑军、虎骑军、豹骑军、狼骑军等四个小队,指挥官分别是夏可舞、刘横、毛十三、张峰。每个小队的士兵人数,都是50人。加上军官的话,则是60多人。四个小队,都全部装备日月铳。
钱粮方面都不成问题,问题是合适的兵员。在大量的装备火枪以后,白衣军对兵员的素质,其实已经大大的降低了。只要是正常人,能吃苦,能遵守纪律,都可以成为白衣军的一员。但是,想要招募到足够的年轻壮丁,也不是十分容易的。
威镇堡的军余数量有限,除了参加白衣军之外,还要负责匠作坊的很多工作。镇朔堡的壮丁,则是被鞑子全部给掳走了,剩下的人的确不多。白衣军现在一下子要招募两百多人,还是有点难度的。何况,战车营和炮兵营,也同样需要大量兵员。
陈登隆建议说道:“千户大人,不知道那些逃亡的军户……”
大明朝的卫所制,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已经非常的颓废,土地都集中到了高级军官的手里,下级军官和普通的军户,都失去了土地,导致大量的军户逃亡。很多千户所黄册上的登记的军户数量,其实有相当数量是不存在的。好像平虏守御千户所,黄册上的1120名在册军户,实际存在的,最多800人不到。
大明朝对于逃亡的军户,处置是很严格的,一旦抓回来,要在脸上刺字的。情节严重的话,甚至会被斩首示众,杀鸡儆猴。这导致很多逃亡的军户,变着法子藏匿,宁死不肯回来。其实,他们藏匿的地方,不会十分遥远。没钱,又没有路引,能跑多远?
粗略计算,一个千户所,就有几百的军户逃亡,十个千户所,就有几千的军户逃亡,宁夏镇有五十个千户所,就有数万的军户逃亡。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数万的军户,连带他们的家属,就是十数万人了。如果这个群体,能够被吸引到镇朔堡来,白衣军的劳动力和兵源,都根本不需要担心了。
西北四镇里面,宁夏镇的军户逃亡情况,还是比较轻微的。榆林镇、固原镇、甘肃镇等地,情况更加的严重。有的千户所,甚至逃掉一半以上。如果这些军镇的逃亡军户,也能到镇朔堡落脚的话,积聚二三十万人,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以黑山营周围的三百万亩田地,是完全可以容纳大量人口的。
要吸引这些逃亡的军户,唯一的措施,就是既往不咎,赦免他们的逃亡罪责。无论他们是从哪里逃亡来的,又逃亡了多久,只要来到镇朔堡的地盘,都将获得合法的身份,可以重新开始。至于其他的优惠措施,反而不需要很多。这些军户,能够有一个安全的地方落脚,已经是感激不尽了。
当然,这样做,徐兴夏肯定会承受压力。别的卫所,不可能放任这样的收留行为。军户都跑到你镇朔堡来了,我们卫所怎么办啊?你还纵容收留他们,这不是鼓励他们积极逃亡吗?有镇朔堡存在,就算是没有地方跑的军户,也会想办法逃到这里来啊!可想而知,他们一定会施加压力,甚至是派人前来,要求徐兴夏将那些军户还给他们。如果他们得不到满意的答复,肯定会向上头告状的。
【求首订!求订阅!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