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下,挣扎求生,人往往可以突破自己的极限,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而电影在记录或者是刻画困境求生时所使用的不同视角、态度决定了电影的整体基调。很多困境求生的电影都喜欢着墨于煽情、或者是绝望、恐惧、痛苦的营造,使得电影的基调较为的灰暗,但是在“127小时”之中,丹尼.鲍尔给观众带来的却是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电影气质,虽然残酷,却也饱含着一种蓬勃的生机。
电影的配乐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一般困境求生电影之中喜欢用悲壮的交响、惊险的电子乐,而在“127小时”之中的配乐大多数时候却很像是派对聚会的音乐,节奏轻快、阳光、充满激情和对生命的爱,让我们在直面残酷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向上的态度,就像一株长在夹缝中的嫩苗,努力的朝有阳光照耀的外部生长,而在电影中,艾伦.拉斯顿就是那一株给我们带来希望的向阳植物。
毫无疑问,丹尼.鲍尔通过“127小时”,表达出了对生命最高的敬意,它以独特全新的视野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深刻的生命解读,丹尼.鲍尔赋予它的气质是阳光、充满激情的,而这正是生命所应有的态度。当我们认清自己、战胜自我之时,或许我们就能理解到生命的分量了。对于艾伦.拉斯顿而言,这次遭遇既是一种不幸,也是一种幸运,对于我们这群旁观者而言,能看到这部电影,并有所收获,这就是一种万幸。
其实,自然环境下困境求生的故事有很多,比较有名的如“荒岛余生”,这部电影也是属于奥斯卡两届影帝汤姆.汉克斯的独角戏,他依靠自己的演技而让电影大放异彩。同样的,“127小时”也是一个人的电影,李准奕一个人撑起了整部电影。这种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会比较沉闷乏味,无论是导演手法不对,还是演员气场不够,都会导致电影一败涂地。所幸,李准奕没有让大家失望,他是否达到了汤姆.汉克斯当初的高度,还需要等待时间的验证,但从观众的观影心情来说,毫无疑问,李准奕成功了,他依靠自己一个人把整部电影都点亮了。
作为一部真实改编的人物传记片,“127小时”有它不可避免的弱点,情节冲突不够,故事主线过于单一。丹尼.鲍尔在叙事上只选择了艾伦.拉斯顿一条线索,全片80%的镜头都是他的画面、他的视角,不过导演想要突出的恰恰也是这点。当你被困时你根本不可能知道除自己之外的其他事情!“家人知道我失踪了吗?”“他们有在找我么?”“我的朋友有没有报警?”这些都一无所知!未知,茫然,恐惧,焦躁,忧虑。只有用这种手法才能更好的展现这些情感,观众才更容易体会主角此刻的心理。丹尼.鲍尔虽然舍弃了剧情冲突的效果,不过在情感的呈现上达到了高度的还原。
也正是丹尼.鲍尔的如此取舍,也给了李准奕一个展现自己演技的广大舞台。从电影开始的第一秒钟,大家所认识的奕就消失不见,从一个个眼神、动作,一个个细节,艾伦.拉斯顿的形象简单而生动地在所有人眼中描绘出来。
他喜欢一个人外出冒险,从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去了哪儿。他不接妹妹和妈妈的电话,也从不回,即使他们恳求。他喜欢音乐,喜欢野外,喜欢一个人,所以特别喜欢周末一个人听着音乐在大自然尽情疯狂。总而言之,他像风一样自由,这正是许多文青的梦想。然而风是自我的,甚至是自私的,它只管向前,不在乎自己从哪里来,不在乎曾经抚过的山岭树叶,一路风尘,无法挽留。“我便是我自己,我走自己的路,并且放声大笑。”艾伦.拉斯顿的形象跃然而出。
拒绝,愤怒,沮丧,接受。李准奕的每一个表情,都是如此真实。没有人可以认出眼前这个胡子邋遢的青年是李准奕,所有人只知道这就是艾伦.拉斯顿,一个在创造生命奇迹的青年。
当艾伦.拉斯顿用小刀把自己的手筋挑断,成功完成了自我救赎时,他眼神里的震惊、庆幸、痛苦,让所有观众感同身受,彷佛他们不是坐在影院,而是在那片一望无际的大峡谷里,用两个小时的时间,经历了属于他们人生的127小时。
当电影结束时,所有人都要向艾伦.拉斯顿敬礼,向丹尼.鲍尔敬礼,向生命敬礼,更要向李准奕敬礼,这场只有李准奕一个人独舞的独角戏,华丽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