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强的朱元璋(2 / 2)

朱棣道:“黄子澄,最近从江西发配过来一帮老虔婆子,都是些作孽多端的三姑六婆。我打算用她们来进行纺织,赚的钱,都给你的学堂。”

黄子澄愣了一下,“这自然是好事情啊,多谢殿下”

“别忙1朱棣笑道:“这帮老虔婆子,是被发配过来的,我可没有工钱给她们。”

黄子澄立刻道:“她们丧尽天良,不配得到工钱1

“那我也没什么好吃的给她们。”

“只要硬饼子即可,浪费钱粮不值得。”

朱棣听了听,又笑道:“那要不要给她们安排休息?还有,万一累死了,又该怎么办?”

这一下黄子澄沉吟了,不过很快他就咬牙道:“老虔婆子们,本就是赎罪,不需要给她们休息。至于累死了,一卷草席足矣1

朱棣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黄子澄,你说本王现在没人能管纺织厂,你能不能想想办法,从学堂里面,分出一些人呢?”

黄子澄稍微想了想,竟然笑道:“殿下,张相在济民学堂,提倡知行合一,现在到了北平大学堂,也要知行合一。管理纺织厂,自然不在话下1

朱棣抚掌大笑,竟然站了起来,情不自禁给黄子澄竖起了大拇指!

现在本王万分肯定,你就是那种,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极品文人!

就冲你这个德行,北平大学堂这项目,本王投了!

朱棣这家伙,颇有点一生要强的意思,要做就做到最好。

从下西洋,征蒙古,修永乐大典就看得出来,他要是决定了,那就是大手笔,没有说的。

北平一直被视作文明荒漠,更有人说胡风横行,俨然异域。

假如能在北平办一座天下顶级的大学,谁还敢胡说八道?谁又能瞧不起自己这个燕王?

朱棣越想越觉得办学有利,大利出奇迹!

他果断行动起来,就按照黄子澄说的圈地,等他们忙活完,圈出来的面积,比预计的还大,足足是应天府学的五倍有余!

除此之外,朱棣还在城外军营划出一半的土地,留给大学堂的武科使用。

既然叫大学堂,规模绝对是天下第一的。

就在朱棣忙活圈地的时候,消息不胫而走。

当听说燕王殿下,要给北平建一所顶大顶大的大学堂时,北平上下震动了。

原来这个荒唐的小王爷,也有靠谱的时候。

那些被圈占了住宅的百姓,主动搬走,不愿意要任何报酬。

北平的百姓主动过来,协助干活。

每天免费过来劳动的,比请来的工匠还要多!

另一边,军中知道了朱棣的计划,李文忠直接划出一座军营,他亲自领人上阵,修建武学院。

等胡大海知道之后,更是大受振动。

当初张相安排北方屯田,就给军中子弟的教学提供了便利。随后又把长芦盐场拨给了大家伙。

底子已经有了,现在燕王要建北平大学堂,雄心壮志,正当其时!

“弟兄们,这是给咱们的子孙后代修的!啥也别说了,务必尽力1

有胡大海的下令,各种木材,砖瓦,一文钱不要,就往朱棣这边送。

光是胡大海也就罢了,远在铁岭的关铎知道之后,竟然送来了一千根上好的松木,还捐了一千两黄金。

朱棣的热情完全被点燃了,大家伙这么够意思,咱朱棣不能拉胯!

朱棣除了每天巡视工地之外,还充分发挥了本事,给他爹写信!

没错,和张庶宁希望过普通人的生活不一样,朱棣是有爹不用,那和没爹有什么区别?

他立刻给朱元璋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书信。

北平地广人稀,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活着的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依旧愿意克服万难,竭尽所能,修建一所学堂,弘扬教化,恢复华夏之心,天日可鉴,吾皇宁不动容乎?

朱棣又写,张庶宁,尚在冲龄,捐赠书籍十万册,协助办学,父皇身为天下之主,如何连孩子都比不上?

再有一件事,济民学堂,复旦学堂,皆是张相提议设立,如今皆是天下闻名的学堂。父皇贵为天子,万民君父,御极十年,居然没有兴建一座大学堂,日后说起,岂不是贻笑大方?

孩儿不才,愿意竭尽全力,为朱家建造一所天下第一的学堂。

事关父皇脸面,孩儿只能略尽绵薄,至于成败,皆在父皇的一念之间耳!

接到了朱棣的这封信,老朱的眼睛立刻瞪圆了!

突然他一拍桌子,直接吼道:“朱标,去把你娘叫来,咱们赶快商议,看看能出多少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