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娘,这几日可是有与你交好的小娘子?”
“有啊,二丫与玉娘就不错,都是比我大两岁,在咱工厂干活也挺麻利。”
关键这两人因年龄小在工厂的那些小团体里存在感都太低,这些年龄小的孩子看似分散在各个小团体中实则隐隐约约的都有联系,毕竟人都容易与自己相似的人抱团儿,比起那些比她们年长的女子她们更愿意与同龄人交往。
徐优优让四娘把这几日看到的都细细与她说一遍,到是察觉出了厂里的阶级分层来。
刚开始厂里招收女工的时候徐优优想着这个时代的普通结婚年龄就把女工的年龄定在了14到35岁之间,十五六的正是要找婆家的年纪,超过35岁在村子里那又都是可以做祖母的年纪所以都不合适。
十四左右的女孩儿做上两年工不但可以给自己攒下些私房钱做嫁妆,最重要的是能学些手艺,就是成了亲回工厂也是可以的,而其余年龄的女子多是成婚已有几年或是多年,家里已经生了孩子或者是娶了儿媳正是有空闲的时候,这签上几年的合约都不碍事,为了保密编织技术自然是人员越稳定越好。
然而实际上为了能让女儿去做工,送来的一些年龄尚小的女孩儿大多都不满十四,徐优优收下她们也是看着这些孩子可怜,大多数这些孩子在家里都不怎么受重视,一个个吃不饱穿不暖的都跟小豆芽菜是的,再者说这些孩子都肯努力,干活也很认真,学东西也很快,在织毛衣这件事上并不比那些大人差什么,而厂里吃穿用度都是好的,也从不压榨女工的劳力,在每晚的闲暇时还会请识字的女先生教她们读书,虽不是什么高深的内容,但以后能写个信还是可以的。
而有了厂里的照顾,这些小姑娘仅仅几个月就都像雨后春笋一般抽高长个儿,和刚送来的那副蔫头耷脑畏畏缩缩的模样已全然不同,但即使这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孩子在厂里也依然属于存在感最低的那一类。
村里女子能出来做工的多是泼辣之辈,女人堆儿里是非多,就算当初挑的都是老实本分的却也难免不出两个格楞子找事儿的,就像这次四娘发现有人偷拿羊绒,发现年长的工人欺负年幼的工人,严重者还有把成品记在自己完成的数目里的,厂里好的生活条件,倒成了这些年长女工威胁年幼女工的筹码。
没有人想离开条件优渥的羊绒衫厂。
而这里的好,到了有些人手里,倒成了谋取利益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