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过往龙空客的打赏,呵呵。
――――
刘封当然知道曹操那八十万大军是在吹牛,实际上这个数字可能要打很大的折扣,但真实的数字是多少,刘封却不得而知。
“原来如此,那依元直先生之见,曹贼此番南下,到底带了多少人马呢?”刘封佯装恍然大悟之状。
“其实别看曹操占据了大半个天下,但其总兵马数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究其原因,却是因为曹操此人用兵一向有其独到之处。”
徐庶本来正为军机之事而烦恼,这时正好有刘封这个的年轻人,如此“虚心”的求教,徐庶的兴趣一起,自然就侃侃而谈起来。
“兵在精而不在多?”刘封忽然想到了这一句兵法要诀,随口喃喃而出。
徐庶目露奇光:“大公子,看来你平时对曹操的用兵之道,花了不少心思琢磨呀。”
刘封一怔,赶紧讪讪笑道:“这倒没有,只是以前的时候,听到过父亲他谈论过曹操,记得有这么一句话。”
其实真正让刘封联想到这句要诀的,是刘琦书房的那份神秘笔记。笔记中写道,早年的曹操也曾一度与其他军阀一样,广招兵马,后来其后三次失败之后,才让曹操改变了用兵的态度。
一次是伐董时,曹操以五千新蓦之军与董卓部将徐荣交战,兵力数倍于敌却一战即溃。第二次则是在兖州之战时,三万青州兵对抗吕布一万骑兵,结果同样被一冲而溃。最后一次则更为惨痛,那是宛城征张绣时,兖州之战余下的青州兵,再度被远少于己方的张绣军偷袭打得溃不成军,不仅损失了两名孩子,还致使猛将典韦战死,自己更是差一点完蛋。
笔记的神秘作者注意到,曹操在经历过这三次失败之后,就意识到兵员素质的重要性,此后一直坚持使用数量少但非常精锐的部队。而在经历过多年战火考验后,这样的精锐曹军,即使遇到像主将临阵阵亡的情况,部队也不会溃散。
那个神秘的作者,正是以曹操的这个例子,来佐证了兵法中兵贵精而不贵多的要诀。
想到此,刘封对那个神秘的作者,有了更强的好奇心,迫切的想知道到底是何方神圣,便想找个机会一定得向刘琦问出此人是谁。
徐庶对刘封的解释信以为真,接着道:“曹操的兵确实都是精兵,而精兵的训练又颇不易,所以我估计,自曹操灭袁氏之后,他总计的兵马数量应该在三十万人左右。这些人马,除了要监视关中诸侯,北方边境的胡人,还要驻扎在北方各州,绝不可能一次性带到南方。如此一估算,此番曹操南侵的兵马,应该不超过十五万。”
十五万兵马,虽然听起来没有演义里动不动七八十万大军听起来有气势,但亲身处在这个时代,刘封很清楚这个数字有多么的可怕。
“再加上刘琮的**万左右的降军,曹操在荆州的兵力马,应该有二十五万左右。当然,抛开粮草运输,新降各郡的驻军,再排除一部分降军战斗力低下,不宜作战的原因。保守估计,曹操的西路军应有十万人左右,其中荆州新降的水军应该有五万人。至于北路的曹仁军,大约有七八万人,水军不超过两万。”
经过徐庶这番全面的分析,刘封终于对曹军的真正实力有了个明朗的了解,不过,在拨开云雾,看清了敌人的真相之后,那种畏然之情却有增无减。
这就像是面对着一个身体被衣袍包裹的敌人,当你只看到他的狰狞的面孔时,心中只是怀有不安,而当敌人脱去衣袍,**的身躯露出钢铁般坚实的肌肉时,展现出来的绝对实力,才真正让人心惊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