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自己很难看清楚杨廷和这个人,但有一点朱厚心里非常明白,知道自己现在要处理好朝政离不开杨廷和与其他内阁大臣的辅助,不然诺大的帝国朱厚现在根本无法驾御。
朱厚在沉思默想着,一时之间神思恍惚,而杨廷和坐下来之后也沉默起来,寻思该怎么向皇帝解释大同宣府的事情,幸好两人的自制力都非常强,片刻之后纷纷清醒过来,总不能让皇帝亲口动问吧,最后还是杨廷和首先说话了。
“皇上,臣前来是想向皇上解释清楚此次边防之事。”杨廷和恭敬说道:“确实不是臣等玩忽职守,对九边重镇漠不关心,而是另有原因的。”
“还请杨首辅为朕解惑。”朱厚眼眉一挑,收敛心神说道,到要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刚即位一个多月就碰上这种事情,这让朱厚如何不生气。
“先帝曾巡幸宣府,在那修建行宫,耗尽当地的钱粮,……。”杨廷和轻声细语的解释起来,语气非常的委婉隐约,东掩西藏的暗示。
朱厚这下也明白怎么回事了,原来根源还是出自正德皇帝身上,前两年正德皇帝巡幸宣府,到了那之后觉得这地方深合心意,干脆就在那里住了下来,中途还和蒙古鞑靼干了一架,这期间所花费的钱银无数,而且正德身边的人全都是敛财高手,所到之处鸡犬不宁尚且不算,主要还刮皮三尺,把宣府大同闹得乌烟瘴气的,直到正德皇帝驾崩,杨廷和与诸位大臣才把宣府行宫里的金银珠宝运回京城。但是钱银已经所剩无几。
“朕明白了,赈济之银从内帑中出,具体要多少杨首辅递个折子来,朕照批就是。”朱厚无奈说道,心中的火气全部熄灭了,既然是先帝在位时的遗留问题。朱厚当然要承担现在地义务。
“臣与诸位学士商讨之后,请皇上拨款三十三万两,其中二十万两给宣府。十三万两给大同。”杨廷和见状,连忙从袖套上拿出奏折来呈给皇帝说道:“同时还请皇上允许,两镇有应该抄没入官银两及家产、庄田、地土的,可交由当地官员会估变卖,折合之银尽留本镇充赈,以减轻朝廷的压力。”
“准奏。”朱厚干脆说道。反正都支出几十万两银子了。也不差那么一点。
“那臣先行告退,处理此事了。”杨廷和微微笑颜,向皇帝辞行。
杨廷和走后,朱厚心里有些郁闷,并不是因为赈灾的事情,因为朱厚非常清楚。户部银库真的没有余钱了,只有在太仓之中尚有二三十万两银子,但这是储备之银,是用来救急用的,平时可不能轻易动用。
让朱厚感到郁闷地是,户部的银子从来没有宽裕过,每年能勉强持平就不错了,如果以后再在这样的事情发生,接二连三地动用内帑。那自己的私房钱岂不是耗尽一空。那岂不是连京城皇亲国戚与守将的俸禄都没有办法支出。
一般来说,皇帝的私人收入主要来自于每年一百万两的金花银。但每年需要从金花银中额定支出大约二十万两给京师的武将作为俸禄,还要应付各种各样地皇室开销,皇帝真正到手地银子并不多。
“黄锦,去把管理内帑的官员给朕宣来。”受到张信的熏陶,朱厚对钱银变得有些在意起来,他还记得当年在兴王府的窘境,所以要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朱厚思考得很明白,既然不能做到开源,那就要节流了,看看皇宫内有什么不必要的开支,能撤销的尽量撤销,皇帝家也没有余粮啊。
“吾皇万岁。”
负责管理皇帝内帑地大大小小十几位官员战战兢兢的俯首跪下,心里不停的在打鼓,不知道皇帝召见他们到底有什么事情,朱厚淡淡的扫视底下不受惊宠的官员,给黄锦使了个眼色,安稳的坐在宝座之上闭上养神起来,这种琐事当然用不着皇帝亲自出马。“皇上有旨,你们把今年内帑支出的银两仔细的述说一遍,如有遗漏之处,一经查实必严加惩处。”黄锦向朱厚行礼,转身对官员们叫喊道,声音虽大,却没有盛气凌人之感。
十几个官员面面相觑起来,怎么皇帝会对这种事情感兴趣,难道皇帝知道了些什么,想到这有些人心里顿时冰凉起来,但却不能违背皇帝的旨意,按官职大小,一一上前禀报,可能是碍于皇帝地威严,汇报地时候官员们总是吞吞吐吐,语言重复词不达意,到这个时候官员们更是汗流浃背惶恐不安。
用眼睛的余光瞧见皇帝没有不耐烦之意,官员们地心里这才稍微安稳一些,幸好皇帝召见他们的时候,让他们带上帐本,不然这个时候官员们脑袋一片空白,恐怕连话都说不出来,还谈什么汇报情况。
一个时辰之后,汇报终于完结,内帑支出的情况朱厚总算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却继续在宝座上假寐,而内帑官员们却不敢有所惊扰,哪怕是膝盖已经疼痛得快要承受不住,也要纹丝不动的保持下跪俯首的动作。
官员们汇报的帐目非常清晰,无论是收入与支出都详细的记录在案,京城将领的俸禄,皇亲国戚的赏赐,皇宫后妃们的月俸,还有皇帝本人的花销,一分一钱银子的来源出处都无懈可击,但朱厚心里却非常的怀疑。
别以为朱厚没有看过帐本,在兴王府的时候,张信经营王府商铺时,每个月都向朱厚汇报情况,朱厚对这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张信有一句话朱厚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楚,帐本永远不可能记录得清清楚楚的。除非这帐本有问题,小数额的进帐支出永远都是一笔糊涂帐,别妄想对这个明察秋毫。
虽然那时张信向自己不断的解释其中的原因,朱厚却始终还是迷惑不解,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对内帑帐目地怀疑,连几分几钱的银子都记得这么详细。明显是在糊弄皇帝,朱厚心里火气又冒了出来,但却不动声色的挥手示意。
“皇上有旨。各位大人且先退下。”机灵的黄锦立刻明白皇帝的意思,传旨叫道。
官员们大呼万岁之后,带着满腹的狐疑纷纷退下,心里却带着几分侥幸,以为这不过是皇帝地一时心血来潮的举动,悬挂的心终于安稳落地。
“看来有人觉得朕年轻好侍候。居然胆敢欺瞒朕。”待官员们退下之后。朱厚这才睁开眼睛,语气冰冷地说道,在一定的条件下,皇帝什么都可以容忍,但就不能忍受的就是欺骗,朱厚也是如此。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黄锦,宣张侍读觐见。”朱厚淡淡吩咐道,这种事情交给他处理最合适不过了,若内帑官员真有弄虚作假的行为,肯定瞒不过他的眼睛,同时朱厚心中有一个想法,在兴王府时,张信给朱厚的印象是个非常高明地理财高手,如果把自己地内帑交由张信管理。那比交给他人更加让朱厚放心。
刚才在大殿上召集群臣商讨对策的时候。朱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这与当年在兴王府时,王府由于兴王丧事,使得王府钱银紧张无力进贡的情况相符,最后还是在张信的连番妙手下,王府不仅渡过难关,而且还越加昌盛起来。
想到张信管理内帑之后,财源滚滚的情况,朱厚心里激动不已,谁说当皇帝不缺钱地,皇帝更加需要金银,连孔子都说过,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那就必须要,足兵,足食,民信,做到这三条,都离不开银子,幸好朱厚现在还保持理智,不然会直接任命张信为户部尚书,掌管天下财政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