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站出来,一下子打破了英国人的部署。
但是由商会和财团对美国领事馆施压,也有一个坏处,就是美国商会需要足够的报酬和利益。商人虽然不是只认钱,不认爹妈的人,但是美国商人也不是活雷锋,指望他们无私的提供帮助,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其实美国人出面很好理解,早就对英日同盟关系非常忌惮的美国,早就想要找机会打破这种对美国人来说,刻意针对自己的‘不合理’同盟关系。
英日同盟,其实也是英国人刻意针对美国的战略同盟关系。
目的是在太平洋周边遏制美国人的野心,从而保护英国在东南亚的利益。
不过,作为小弟的日本非常不好管束倒是真的。
从总会的大楼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华灯初上,夜色阑珊。对于顾维钧来说,这一天的经历让他感觉有些做梦一样,或者说有点疲倦状态下的精神恍惚。
和英国人的谈判迟迟没有进展,倒是让美国人获得了先机。
不过是美国人表态一下,就要签署一份,虽然协定还没有签署,但是细节问题,美国人早就拟定完成。这种失落,让他几乎提不起一点精神来。
“子高,这次谈判,或许已经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了的了。”对于顾维钧的长叹,王学谦深有其感道:“没想到,英国人会如此强硬。”
对于英国人的强硬态度,顾维钧的认识要比旁人深刻的多的多:“曾经的世界第一强国,即便这些年开始衰退,但是大国威仪还是不能丢掉的。英国也就剩下这点面子了。”
王学谦认同这种说法,但是他对英国人一点好感都没有。别的不说,英国人一直以来试图控制民国政坛,分裂民国的做法。就让他对英国产生了足够的怨气,加上英国人确实不讨喜。这种不爽更是加深了不少。
国力不足,导致国民无处伸张正当的要求,这也是民国时期的最大的悲哀。不管是顾维钧也好,王学谦也罢,在美国领事馆介入之后,有种松一口气的轻松。其实这种轻松,也是自身实力不足的体现。
要是民国有这份底气,当然不需要美国人的介入。
可前期努力,做足了功课。却还是对英国人无可奈何。这种无力感,把人的心情压抑在一个想要释放,却无法释放的空间里。好在,他们总算等到了美国人忍不住,不过这也太巧合了,运气的成分,多于谋划。
不知道躲在哪里的美国总领事,克宁翰先生终于又一次出现了。
在谈判休息的第二天,这位美国老政客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访谈类的文章。语气直指英国人为了独享在华利益,不惜牺牲盟友们的利益。这种损人利己的做法,让美国政府非常失望。
没有任何火气的语气,平淡无奇的报道。
如果日本人写这份报道的话。会像一个疯子一样,叫嚣着:“这个世界不公平,帝国正在愤怒的燃烧……”之类的,好让其他人关注。可是美国政府的外交向来是独来独往。就是有合作的时候,也多半会表现出妥协的态度。
软弱?
倒是不见得,不过美国国内两党的争斗。加上民主党内部的分裂,导致了美国高层,甚至白宫和国会之间互相拆台的事,经常发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美国的外交官在处理争端事件的时候,表现的非常有克制力和忍耐力。
这对于一个强国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正因为这种固定的认识,才让人意识到,在上海,拥有全权处理美国在华利益的总领事克宁翰发表反对英国人霸占在华利益的申明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震惊和猝不及防。
在外交方面,一直扮演老实人的美国政府,竟然站出来了。这让一开始就被整个事件隔离在其外的法国人非常吃惊。就像是小孩子一起玩,有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孩子却被孤立了起来,这种感受,让一只认为自己是国际实务中不可或缺一份子的法国人非常不适应。
这种不适应,在克宁翰发表声明之后,一下子得到了认同感和宣泄。
法国人可不像美国人那么含蓄,总领事魏尔登出面不但给报纸写文章,接受采访,还鼓动在法租界的报社,联合报道英国人的丑事。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法国人和美国人的交情,说深,不得不提到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人为了牵制英国人的军队,在欧洲可是接连运作大动作。百年战争,跨海战争,这让法国人从骨子里认定,英国人不是他们的盟友。即便在面对德国人的时候,他们非常默契的做了四年的盟友。
但是和美国人合作,法国人根本就不用担心合作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