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你怎么来中东了?”
“威廉,我改行当参谋了,你也知道在波士顿这个城市,会让人生锈的。”巴顿用一副度假的口吻来回答王学谦的问题,说完之后,还认真的点点头。
可是眼珠子滴流乱转,显然说的不是真话。
现场的气氛有点诡异,英国人撤离之后,丧心病狂的将桌椅板凳都拉空了,以至于在科威特原英军的总督府,王学谦和老约翰-洛克菲勒两人都没有找到一套相同的椅子。
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张行军椅,且不说巴顿高傲的性格会不会做下去,而且他还有点怕王学谦。倒不是因为畏惧,而是王学谦和巴顿交谈的时候,习惯给他讲道理,可是他性格中哪里是讲道理的人唉!
一来二去的,容易被绕晕。
巴顿看了眼舒服的坐在沙发里的老约翰-洛克菲勒,心中满是愤懑,满是就是他了?我乔治-巴顿是联邦军队的指挥官,是军人,不是你们这些资本家的狗腿子。
可巴顿也明白一个道理,他家里有钱,也是相对的,加利福尼亚财团的财富和东部财团的家族相比,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尤其是在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斯坦福家族,因为继承人消失之后,整个加利福尼亚财团仿佛没有了主心骨似的。
老约翰-洛克菲勒只要一句话,就能让军方点头,毕竟他乔治-巴顿不过是一个少校军官,而不是少将师长。乔治-巴顿小心翼翼的用眼神的余光瞥了一眼神态安然的老约翰-洛克菲勒,这才小声的说道:“我觉得在中东,联邦政府没有一个稳固的军事基地是缺乏对该地区的有效控制的。所以才申请了这个名额。”
“哎。小子,但愿你说的比做的要好!”老约翰-洛克菲勒抬起压眼皮,他根本就不想和巴顿这个小子费口舌,潘兴看重的后辈又怎么了?就是潘兴上将,当着他的面。也不敢拒绝他的这个小要求。
王学谦暗笑,他总觉得巴顿来中东是有企图的。
船队中还带着几辆坦克,这可不是他要求的。而是军方用了一个测试坦克性格的借口,才带来的,显然不是一个军事观察员所需要的装备。
“那太遗憾了,乔治。我们是老朋友了,对于你的才能,你的同僚都表现出一种敬意,这一点我非常羡慕。可惜,洛克菲勒先生希望有一个联邦政府的军官。来带领一支武装,和你的使命完全不符合。”王学谦说完,表示遗憾的耸了耸肩。
巴顿激动了:“要打仗吗?”
瞬间变脸,仿佛如果要打仗,他可以看在熟人的面子上,出来帮忙。
老约翰-洛克菲勒冷冰冰的回答:“是看守油田!”
乔治-巴顿才不信这样的鬼话,看守油田?不对啊,纽约传的沸沸扬扬。说什么中东拥有巨大的石油潜力,但这不过是传说。离开美国的时候,他可还没有听到过类似的传闻。
可是才到中东第二天。就听到了这个消息。显然,这里真的蕴藏着巨大的财富,有财富就有纷争,有纷争就有争夺,英国人不甘心了,法国人眼红了。终于打仗了。
不得不说,乔治-巴顿的道德底线很成问题。无视美国需要和平的治国方略。他觉得来中东真的是来对了。
在波士顿,日子太难捱了。整天就是上班,下班,然后就是等待周末放假。这样的生活,哪里是一个职业军人该过的?
在本土,根本就不要想什么作战,连训练都很敷衍。巴顿自从被士兵举报之后,对陆军的几个训练营表现的非常失望。而离开本土,美国在世界上的军事基地,除了古巴和菲律宾,就什么地方可以去的了。因为除此之外,只有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岛上了,还不如待在波士顿。
而古巴和菲律宾的美军,正在整顿酗酒和军纪,军队彻底失去了战斗力,士兵和将军们都如此懈怠,这些地方有仗打就见鬼了。
除此之外,就是民国有一个美军的步兵团,不过艾森豪威尔回国之后和他加过一次面,非常骄傲的说:“第15步兵团的士兵,已经开始辞退民国的仆人,并在控制梅毒等疾病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成绩。当然,这要归功于团长麦克阿瑟的功劳……”
听到这样的消息,巴顿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咬着牙咒骂道:“这帮混蛋,都该枪毙!”
20年代的美国,不仅在国内有种欣欣向荣的感觉,在海外的资产也是稳如泰山。
就连以前一直不满美国的墨西哥,也停止了在两国边境的军事对峙。而且还是墨西哥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而美国政府出于政治考虑,退兵边境,不再派遣骑兵团进入墨西哥境内军事侦查。
在美洲的资产,包括油田,矿产,根本就不会引来当地政府的攻击,因为不管是墨西哥也好,委内瑞拉也罢,虽然都想收回本国的油田,可是也明白一个道理,打铁还需自身硬。
打不过美国,一切都白搭。
所以,即便有矛盾存在,也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冲突,更不会有武装冲突。也就是说,打不成仗。
这时候的巴顿总有点生不逢时的赶脚,每次大战,都好像很默契额的和他擦肩而过。在墨西哥是如此,在欧洲也是这样。而作为美军坦克专家,最早从事坦克研究的军官,巴顿有着一种执着,开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驰骋沙场。
可惜,事与愿违,他这两年最多的时候是在艾森豪威尔那个家伙创建的坦克训练营里,命令自己的士兵,冲锋,冲锋。再冲锋……
或许打仗游戏玩的太多,产生了一点厌倦情绪,每当扮演防御角色的士兵或者坦克要求投降的时候,他都会暴跳如雷。巴顿甚至认为,在美国本土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简直就是生不如死。而更加让他气愤的是。他的士兵投诉了他……
好吧,当参谋就当参谋,还是在波士顿这样的大城市当参谋,日子倒是惬意,可都不是他想要的。
他想起在欧洲战场的那次负伤,如果他士兵足够优秀。训练有素,坚持和德国人对峙,等待援军,他的人生将更加圆满。至于为什么一个指挥官会带着几个不靠谱的士兵去侦查德国人的阵地,这些都不重要。
……
渴望战斗。渴望在战斗中流尽最后一滴血。
可放在普遍认同的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思路下,政坛和民众都不赞同军队的一再扩张,军费不断的被削减等等前提下,巴顿的军旅生涯可谓黯淡无光。
好不容易抓到一次机会,他会放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