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红利,在西方世界可能并不会太过重要,但也不容忽视。可是在华夏,在民国,官僚资本是获得市场和丰厚利润的唯一方式。也是小商人成为大商人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盛世才和胡雪岩,都是红极一时的商人。
前者是李鸿章的商业代言人,后者是左宗棠的商业代表。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没有官场的支持,他们什么都不是。
前提还是官场的代言人是否拥有足够的权势,一旦官场失去依靠,商业必然陷入困顿。这是清民时期商业的一个特征,官僚制本横行的一个原因。浙商在左宗棠之后,就一直没有太多的发展机会,原因就是政治上失去了庇护。
张静江的政治投机,其实就是源于此举。如果他的投资获得成功,南浔张家立刻就会升格为浙商之首。回报太过丰厚,以至于就算是风险极大,张家也会不遗余力的支持张静江的政治投机。
可惜,张静江的投机似乎再一次宣告失败了。
商场如战场,胜了就是胜了,输掉了很那有机会重来。这让张静江难以接受这么一个结果,吞下自己酿下的苦果。尤其是看到孙大先生为了他而发出的那份‘低声下气’的电报,让他一下子内心崩溃了。
“张某不才,但绝对不会向王学谦低头,让他有本事来抓我,枪毙我……”
可能是内心的宣泄,也可能是自暴自弃的绝望。总之,张静江的反应太过激动,让准备过来劝说的宋子文和胡汉民极为被动。相比之下,宋子文对张静江的行为是反感的,是鄙夷的,是愤恨的。正因为张静江的一意孤行,让‘国党’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好不容易和浙商之间的默契。将因为一场不成功的兵变,荡然无存。
胡汉民多少还顾及一些同志感情,委婉的表示:“人杰,浙江的事很复杂,一时半会恐怕也理不清楚,不如这样,我们先去上海,大先生在上海也非常关心浙江的局势变化……”
张静江是一个政治投机客不假,但他也年轻过,并对孙大先生的信仰非常崇拜。同时。也并非是一无是处的浪荡公子,而是一个有才学,心中有抱负的人。
他身上最大的悲哀就是那场家里的火灾,直接导致了他身体的残疾,以至于性格上过于偏激。不过也要看人,对胡汉民他还不至于不明事理的胡搅蛮缠。可要是面对王学谦,那就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了。
好在,王学谦并没有见张静江的打算。更贴切的说,王学谦没有拘捕张静江,审问这位‘造反’头子的险恶用心的心思。
可张静江并不傻,他从胡汉民颇为婉转的语调之中。似乎觉察到了他不为知的隐秘。如果是孙大先生的妥协,他倒不是太担心。因为,事情已经闹成这样了,孙大先生再表示强硬的态度。王学谦就要面子上不好看了。
王学谦毕竟是一方的封疆大吏,在东南的势力已经属于第一个等的强悍。对话孙大先生也不会有任何不妥,虽说这种结果让‘国党’不少内部成员非常不习惯。但势比人强,就算‘国党’上下不承认王学谦的地方政权,但真要站在这位民国最年轻的督军面前,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展堂兄,你们是不是有什么话没有说清楚?”张静江表情警觉的盯着胡汉民。对了,人品饱受争议的胡汉民,有一个颇为侠义风的字,叫展堂,不过和白展堂没有什么关系。
胡汉民偷偷的看了一眼边上的宋子文,心中有些不忍。
可是宋子文本来就看不上张静江,站在他的角度,民国政界还真没几个人能入眼。王学谦除外,这家伙在宋子文的眼中已经不是凡人了,是上天派来打击凡人的妖孽。
不过,能够让宋子文都要仰望的妖孽,肯定不包括张静江,你以为他哈佛博士的头衔是假的?
以前,宋子文最多将张静江当成一个人手,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手,但是杭州兵变事件失败之后,张静江的能力从正数锐减到了负数,已经被宋子文开始质疑起张静江的智商来了。都什么时候了,还在矫情,就这份眼力,已经让他看轻了人品。
至于才华,抱歉,宋子文真没有看出张静江的与众不同来。还有他和张静江接触不多的原因。
正因为宋子文对张静江没有丝毫的好感,他就根本不在意张静江的反应,或者是内心的承受能力,反而从兜里将孙大先生发给王学谦的那份电文拍在了茶几上,这一幕,让胡汉民有些不忍的脸颊上的肌肉颤动了几下,颇为明显。
张静江迟疑的看了一眼胡汉民,显然,这份已经不像是电报纸的电报,厚厚的摞起来,足有十几张。
而这份电报,肯定是能够解开他心头疑惑的关键电报,舔了舔嘴唇,他还是拿起了电报,不过伸手的那一刻,有些抖。
一张。
接着一张翻阅。
……
很快,张静江的眼眶变得湿润起来,双眼也通红起来,仿佛心头的伤心事被勾起,无限的放大开来。
“我……”
“……对不起大先生啊!”
张静江还没等看完,就气地有种想要找人拼命的架势,可惜胡汉民不方便解释,宋子文不屑一顾。
而当看到最后一页的那一刻,张静江的情绪彻底失控了起来,因为他在电报上看到了‘顿首’、‘五内俱焚’、‘无地自容’之类的词语,这些话都是孙大先生一个将近六十岁的政坛名宿,对王学谦这个毛头小子的愧疚的语气。
尤其是最后那醒目的圈阅红字,让张静江彻底愤怒,张狂,暴虐起来。如果王学谦站在他的面前,他甚至有将对方撕碎的冲动。
“……大先生,张某人对不起您啊!”
胡汉民暗暗叹气,他和张静江的关系不错。可惜这时候帮不上什么忙?
“……张某人愧对大先生的期望啊!”
这家伙还挺会来事,做戏的样子表情丰富,感情丰满……宋子文纯属胡思乱想,加上他先入为主的观念,肯定不会对张静江有正面的评价:“张先生,我记得大先生当时可没有答应你在浙江暴动。说愧对倒是情有可原,可是期望,不见得有。”
宋子文干巴巴的语气,就像他的面向那样,固执地让人无法忍受。
张静江这时候已经哭的像是一个泪人了。站在他的立场,这场兵变是没有错的。张家需要一个政治靠山。而任何靠山哪里比得上自己人在政坛高位上?
而张静江却对孙大先生的信心史无前例的高涨,并不为孙大先生因为广州兵变避祸上海,而表现出任何的不信任和怀疑。反而坚定的认为,未来的民国肯定是孙大先生主政。
原因很多,最关键的是他看到了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随着张作霖的崛起,北方对南方的压力将越来越弱。而‘国党’只要能够控制南方比较重要的省份,潜心发展几年,北伐并非是一句空话。到时候。他作为‘国党’元老,谋求一个入住浙江政府,也不是没有运作的空间。
在历史上,张静江背靠的张家也正是因为张静江主政浙江。才一跃成为浙商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