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好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之事,路清言领命而去,而李正一却忽地听见门口处好像有动静,遂在关好窗户之后,轻轻开了门。
只是,除了满院子的风吹树动,摇曳生姿,再无其他人的身影……
虽然心内有些疑惑,但稍微缓了几秒,李正一关上门,小声叹道:
“许是……风吹的吧?”
愣了愣神。
李正一重新坐回书案之前。
但并未提笔,只是呆呆地坐着,思忖着近来之事,觉得颇为不解。
比如说,李正一想不通,为何默绰可汗明知大周并未册立皇太孙,却在朝堂之上,提出要把自己的小公主嫁给大周皇太孙?
是巧合吗?
还是说突厥之中……
有人知道李正一的存在?
若是如此,倒是细思极恐。
还有一事,正当突厥使臣大胡子吐屯借着“夜明珠”之事做文章,迟迟不肯决议出兵之时,宫里的蔡给使,就突然决定刺杀武则天……
然后,很快,这件事情的所有责任都被推到了疏勒国三皇子身上。
正因如此,大周和突厥之间的“互相猜忌”便可顺理成章地放下,还能在出征大典之上,正式结为联盟,共同对付北境的契丹……
这两者之间,怕是必得有点什么牵连,不可能是纯粹的巧合吧?
蔡给使此举名义上是刺杀武则天,可最后取得的效果,倒是不错。
反而像是无意间有所成全,推动了大周与突厥之间的两国结盟。
那么。
蔡给使。
到底是谁的人?
他进宫到底是要做什么?
疏勒国已然被大唐灭国,那进宫之前,蔡给使和他的父亲萧梵清,定是要靠着某一方势力才能得以保全,否则,当年疏勒皇族全部被杀,他们父子俩不可能有机会逃出生天……还侥幸存活下来。
且蔡给使潜伏在武则天身边这么多年,都没有动手刺杀,很显然,他进宫并非只为了刺杀武则天和李治……
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或者,他在等待某个时机?
想及此。
李正一忽地想起,蔡给使的这件事情,或许还有一个人会有线索,那便是易少棠,毕竟之前那颗夜明珠之事,萧梵清正是利用了“林江之死有疑点”来引诱易少棠去帮他和太平公主之间牵线搭桥……
虽说易少棠。
此番是做了冤大头。
但是,他应该知道一些关于萧梵清的线索,或多或少,都有助益,想必很多事情,若是去问问他,说不定会有一些新的思路……
再说了,先前和祭酒闲聊之时,祭酒甚至把易少棠都托付给了他,希望李正一可以在“李武相争”的漩涡之中……护他周全。
然而。
这谈何容易?
李正一颇有些头大,如今他这个暗处的皇长孙,不仅没有名分,更没有任何实权,一个要啥没啥的皇长孙,虽还不至于是自身难保,只不过,又有何余力,能真正地护他人周全?
说句实话,如今境况,能尽全力守住自己想要守住的,已然足矣。
至于其他的。
只能静待时机。
正此时,他扭头看着窗外,已然傍晚时分,日已落山,天色昏暗,估摸着很快就要到夜禁时分了……
于是,李正一当即决定,明日再找时间去祭酒府上,问问易少棠。
反正。
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