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传说为真大梁国的军队岂不成了天兵天将,凡人的力量怎么可能将数万甚至数十万斤重的东西掀翻。
经过一番推理之后,李纲对大梁军队的战力有了新的‘认知’,现在他自信满满觉得朝廷禁军的精锐,再加上姚古、姚平仲这些能征惯战的将领用命,不说能将丢失的城池悉数收回,至少也能维持现状将大梁军队挡在齐州。想到这里他与军中的将领商议一番,决定出濮州前去与大梁军队会战。
原本想将濮州的军队一同带走增加威势,不过考虑到粮道的安全问题,李纲还是决定只带禁军精锐前去作战。当然这个决定也与姚古、姚平仲平日里向他提出的‘兵在精而不在多’的军事理论息息相关。
许贯忠和卢俊义没想到他们用且战且退这种简单至极的‘诱敌’之策居然真的吸引到大宋的军队到齐州与他们作战。
豹滔军有虎威炮和炸药包攻城是比较擅长的作战方式,可也不能因此忽视其野战以及正面作战的能力。
要知道他们可是与辽国主力正面硬刚取得完胜的存在,比硬度大宋的官军捆起来都不是对手,现在仅仅是比较疲累才在齐州休整,可不是失去了锐气。大宋的禁军仅仅五万人就敢来掳虎须,确实有点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许贯忠因势利导,借此机会在军中大加宣扬,以激将法刺激军中将士,把士气搞的极为高涨。面对大宋禁军在城下的挑衅,每天都有无数人到他与卢俊义面前请战。
两人知道此战乃是征讨大宋的关键一战,只要击溃了李纲的禁军精锐,豹滔军大概可以长驱直入杀奔东京汴梁。
想到此处两人比平常作战要谨慎得多,虽说豹滔军无论在人数还是武器装备上都占据优势,可大军作战变数极大,谁都不敢保证必胜。因此他们格外用心,与麾下众将数次商讨如何对敌。
为了保证胜利,许贯忠将一直在军中没有出战的林冲请了过来,准备让大梁的骑军出场亮个相与大军配合作战。
经过反复的预演,许贯忠和卢俊义假设了无数的可能,这才将作战计划确定下来,随后便分兵派将准备开战。
倒是此时的大宋禁军有些骄傲,来到齐州之后安营扎寨,数次派出军队前去挑衅,可对方就是闭门不出一副依城而守的样子。
姚平仲曾经建议李纲试着攻城,检验一下对手的成色。不过李纲考虑到拖延时间其实对大宋朝廷更为有利这才否定。
在他看来只要禁军能够拖住大梁军队,朝廷的局势会逐渐好转起来,只要童贯那边能快速平定方腊起义或者冒险一下赶回汴梁都可以破局。其实这就是书生带兵的局限性,看待问题有些好高骛远,没有想到只有把握住当下才有将来。
当然以豹滔军的战力无论李纲如何选择都难逃失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