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养性的加入对刘大炮来说,绝对是一个大大的惊喜,套一句比较俗气的说法:这特么就是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啊。
而事后在耿精忠得知了此事之后,却是干脆利落的,将自己的家人也送到澄海来了,同时向刘大炮发出了援兵的请求,甚至隐晦地表示,希望把整个王府都给搬到澄海来,以后他就在澄海养老了,但作为代价,公司必须给他足够多的股份,让他当一个闲散股东。
分明却是也存了让刘大炮干脆收编自己的意思,剩下的只是讨价还价而已了。
这当然不是说他耿精忠突然之间就大彻大悟,愿意当一个大明的忠臣了,而是实在是形势比人强,迫使他做了这样一个看上去最为聪明的选择罢了。
要知道三藩四镇之中,就属他的威望是最低的,因为人家吴三桂是王一代,尚之信和孙延龄都是王二代,只有他耿精忠是王三代,是个孙子。
而且还是个刚刚继承王位不久的孙子。
父辈遗泽是个好东西,但遗泽这东西只能留下位置,却是很难留下威望,最终这个位置能否转化为货真价实的权力,却还是要看这个坐在位置上的人的能力的。
更何况,权力与责任从来都是事物的一体两面,越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就越是要担负至重的责任,而生逢乱世,作为一个起兵造反的领袖,身上最大的责任,也是唯一的责任就是:赢。
结果他这仗都打了快半年的时间了,愣是打不下金华,连李之芳都打不过,而名义上是他的藩下将的曾养性却都已经打下宁波了,更何况人家曾养性打的是什么对手,人家面对的是清廷的康亲王杰书,面对的是八旗天兵,自己带的是靖南王府主力,人家曾养性带的却只是一支偏师。
这样的既定事实之下,耿精忠他在军中本来就不怎么高的威望,自然就更是要大幅度下降了,本来还想着凭借澄海城支援的先进火器打那李之芳一个狠的。
结果特么的郑经这个臭表脸的货居然还把他的武器给劫了。
还把澄海城给围了。
而尽管耿精忠很清楚郑经绝对没有可能攻破澄海城,但人家刘大炮以此为借口拖延那批武器的交付的话,耿精忠也是一点脾气也没有,甚至完全都是在情理之中的。
何况刘大炮答应他的水师支援啊,武器支援啊,本来不就都给了曾养性了么?
而此后曾养性在拜访过澄海城之后,直接决定在澄海安家,却分明已经是改换门庭的意思了,他能怎么办?他什么也做不了。
只能是孤注一掷的全军押上,寄希望于速破李之芳,给自己找回一点颜面,然而他用兵太臭,李之芳又真不愧是天下汉奸武将中的翘楚,竟反过来利用耿精忠急于求胜的心里反向打了他一个埋伏,让他反而大败。
别说攻破金华了,都特么退守到仙霞关了,若非是李之芳担忧曾养性爆自己的后路,说不定都攻破仙霞关,帮清廷收复福建了。
所以遭逢大败的耿精忠,在痛定思痛之后终于也认定,自己好像确实不是争霸天下的料,都不用刘大炮做什么,他现在麾下的将军们就已经不太服他了,第一大将曾养性更是直接跳槽,再坚持自立割据的话,说不定就会有部下兵变了。
到那个时候,父祖两辈留给他的遗泽,就便变成他的催命符。
聪明人,最能审时度势了。
他本来野心也不大,如果清廷愿意让他继续当靖南王的话他压根就不会造反,此时既然遭遇了重挫,自然也就存了干脆找一条大腿抱的心思,选择也无非就是吴三桂与刘大炮两人而已。
而这两人中刘大炮又代表了明廷正统,且股东之间人格上完全平等的这个制度,又着实比较合他的胃口,再加上他与刘大炮又是邻居,更重要的是他很清楚自己与刘大炮是相互互补的,说是雪中送炭或许不妥当,但也绝对好过去投靠吴三桂锦上添花。
更何况他在吴三桂眼里就是个孙子,想来真要到了吴三桂手下,日后免不得要憋屈一些的,相较之下还是年龄比他更小一些的刘大炮,日后相处起来才会更加舒服。
刘大炮对耿精忠的投诚当然也是要表达热烈欢迎的,不过这属于曾养性投诚之下的买一赠一,倒是也没有特别的兴奋。
只是这样一来,城外的郑军看起来,就着实是有点碍事了。
而就在刘大炮收到耿精忠的求援信,已经暗下决心要助他一臂之力攻下金华,收编他手中兵马之后,这一个多月以来一直神隐不见消息的海丰四镇,终于有了消息。
还是他主动派雷震天调查此事时得来的消息。
简单说,海丰四镇在惠州城下的时候遇到了金光祖和刘秉权的绿营军,简单的打一打,他这头再派出刘秉政作为说客逼逼一番,俩人直接就投降了,与此前计划并无任何出入。
再之后攻下梅岭三关,也是异常的顺利,要知道十七世纪是火炮的世纪,古时候留下来的所谓雄关壁垒,如果没经过特意的改造的话,在火炮齐射之下战略地位早已经是今非昔比了,海丰四镇的火炮持有数量本就远超清军,梅岭三关作为汉朝时候的要塞又是年久失修,打起来真的不要太容易。
然后,喇布就亲自南下,与冯振海交上手了。
“喇布居然要从梅岭的方向出来,绕路来打澄海?他居然要从南边来?他还真是看得起我。”
喇布要想打澄海,大体上是有三条路线的,一条是往北打,先破白显忠,再沿着白显忠的进军的路线一路收复失地,威胁福州耿军老巢,再顺势南下,攻打澄海。
这也是最为堂堂正正的方式,一路碾压下来,与杰书进行联手,将耿精忠与刘大炮一同搞定,一举为清廷平定整个东南。
刘大炮几乎可以肯定,如果是岳乐负责江西战事,一定会这么大,突出一个气势恢宏,堂堂正正。
再一条路就是中路,也就是从赣州走水路入汀州,再从汀州南下,作为郑经的援军继续合围澄海城。
这条路也是刘大炮乃至郑经俩人一致认定的,喇布最有可能走的一条路,胜在猥琐,直接,即使打不下来澄海城也可以考虑在泉州爆耿精忠的后门,给耿精忠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变相的也算是援助了杰书了,难度上也比打北路更小一些,进可攻退可守的,实乃是上上策。
结果人家喇布压根就不来。
反倒是选了最不可思议的南路。
南路是三条路中最顺畅的,最利于大军行进和补给运输的,相对也是平原最广袤,但问题是海丰四镇就在梅岭三关,而梅岭三关又是南路的必经之路,所以这一仗……
好家伙,刘大炮自己的援军和郑经的援军互相之间打起来了?
可是,意义何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