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以士为士官(2 / 2)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1061 字 2022-09-19

赵桓图穷匕见,说书只是一个载体。关键是故事背后,传达出一份怎样的思想。

这可以视作政(委)下连队的雏形。

只不过赵桓还没总结出一套思想,立书著作,交付给每个官员,去树立军中思想。况且就算赵桓写出来了,军中将士是否愿意听那些枯燥无味的封建教条,又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但另一方面,在封建社会,也不需要太复杂的全军指导思想,只要能给军中将士灌输忠君爱国理念就足够。足够这支军队思想统一,足够这支军队忠义为国,甚至足够这支军队悍不畏死,敢打敢杀。

岳飞没有见过这种形式,一时有些惊愕,不知所措。

赵桓笑着说道:“去尝试尝试也无妨。朕听闻卿便喜欢读《左氏春秋》,那便从《左氏春秋》开始,用生动、形象的话语,给军中将士讲讲其中有趣故事。”

岳飞眼神一亮,他可是对《左氏春秋》推崇非常,若所有将士都了解春秋典故,全军必能树立忠义信念。

进而向赵桓建议道:“军中读书士子极多。可以让他们来给士卒讲述故事,只是读书人多骄矜,若以说书官为名,他们心中定会鄙夷。不如改说书官为讲经官,士子们必然趋之若鹜。”

《春秋》本就是儒家五经之一,让士子讲《春秋》,倒是有利于提升士大夫阶层对军队的认知印象。

但有利便有弊。

赵桓说道:“就怕一群儒家学子,将好好的故事讲得又酸又臭,像老太太的裹脚布。”

倒是没想到官家对时下流行的裹脚如此反感。岳飞回道:“就如官家所言,裹脚也是受人欢迎才能流行。若是讲经官不能将故事讲的精彩,酸腐晦涩,士卒也不愿听。士人间也会争个高下,对比哪派观念更受接纳。臣以为,讲经官会逐渐改善自己的语言,增加故事趣味性。”

这一点,赵桓倒是不否认。儒家对于推广自己派系学术,甚至有钟近乎偏执的追求。

搞不好,讲经官设置之后,许多学派甚至主动派人进军队,掌握舆论阵地。

赵桓笑着说道:“就如此操办吧。大小不过一个讲经官,既没有权力,也不影响指挥,只不过给军队讲几个故事而已。”

很显然,赵桓对于士官、对政委的提议,都已经被迫屈从于时代特色。

大宋就是这么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特色,想改革,必须要充分考虑读书人的那点虚荣心。

当然了,若哄得这群人开心了,也能形成颇为不俗的成效。

比如讲经官这个职位,第一次读书人尝试将派系理念灌输给一群文化水平不高的军人。

赵桓十分期待,儒家这个号称百家中最能适应统治者需要的学派,会对此作出那些改变。想来,之乎者也之类的词大概会少许多吧?

跟岳飞谈完治军的一系列方案之后,赵桓便令其走马上任接手神武右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