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静撒娇的对孟国忠喊:爸,管管我妈,抓住人的错处唠叨快有八百遍了。她绣坏多少块好布了,我说了么?
孟国忠转过头来插话道:我闺女说得有道理,不犯病。我看啊,做什么事儿都得认真,浮皮潦草地学几回针法,就敢以传人自居,特自负了吧?
“你俩就打击我吧,看我不绣出个精品让你俩开开眼,小心眼珠子掉下来我可不接着。”刘萍说完假装赌气,又拿起了刺绣。
…………
月牙河村的一个小院落里,悠扬的马头琴声传了出来。院外街路上行走的人放慢了脚步,有的人干脆停下来,或依靠着墙或蹲在路边倾听起来。
这个小院的主人非常受人尊重,人们平时路过门口儿都会自觉地放缓脚步,就连孩子们走过这段路都不会打打闹闹的。
小院的主人今年六十二岁,叫作格根。这位名字汉译过来为“明朗”的蒙古族老人,做人更是“亮亮堂堂、清清朗朗”。
格根老人有个远近闻名的绰号——“活字典”。反正是只要是你不认识的字——当然,得是世界上存在的——不管是汉字还是蒙古文字,找到他没有不认识的。甚至某个版本的新华字典,他几乎都能背下来,随便提出一个字,张口就能说出在哪页、意思是什么……
“活字典”格根还有一绝,那就是讲评书、说故事。过去,在信息渠道匮乏、没有电视且缺少收音机的年代,他的评书和故事,就是月牙河村人重要的信息和知识来源。他的另一绝,那就是在音乐上了,尤其是在马头琴方面,造诣深厚。
“活字典”格根曾是月牙河小学校的老师,后来成为红楼市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音乐教师,现如今退休在家。老伴儿马明艳前两年离他而去后,老人就孤独的一个人生活。子女都已学成在外就业,他没有硬别着孩子们回到自己的身边,让孩子们留在他们自己认为最需要、最想去、最合适的地方。格根常说“不能因为我这个老家伙而拖累儿女”。孩子们几次想让他跟着去,老人都不同意,他离不开月牙河村,他说“这月牙河是我的魂魄,一旦离开了,我就成了行尸走肉了”……
陪伴格根老人的还有一只长相萌萌的大黄猫。当然,还有时常走进小院儿欣赏和学习马头琴、聆听老人“国学讲座”的大人和孩子。
“活字典”格根与音乐结缘,具体地说是与蒙古族音乐结缘,虽然退休在家,传承民族文化的担子始终没有放下。月牙河村所有四十多岁以下的人,都是听他的马头琴和蒙古长调长大的。格根是月牙河人的文化骄傲,也是乡村民族文化的领军人物和一张特殊的名片。
退休人不闲,“活字典”格根正在收集整理着民歌和民间舞蹈,并开始自己动手制作马头琴。人们都说格根老人制作的马头琴有灵性,因为那是他的孩子。
…………
孟国忠突然想起了袁振富下午打的电话,说:对了,振富下午给我打了电话,请咱们一家三口周六或周日去家里坐坐呢。我差点儿给忘了。
刘萍停下刺绣,指着孟国忠责怪道:你啊你,这么大事儿都能忘?脑袋里净想着那些破材料呢吧?是啊,是有段时间没去了,这回正好,让其其格再帮我参谋参谋这幅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