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强一直规规矩矩地望着,张大强却想试一试,在经得同意后,两人各握了一个小一圈的麦仁团。
终于全做好了,张小强娘谨慎地端着那只笸箩,看样子端着一个刚出生的小宝宝走向积满麦糠的小东屋。在张小强张大强两人惊讶的目光下,他娘在麦糠间挖了一个大大的洞,将一枚枚“蛋宝宝”放入洞内,然后填入麦糠,紧紧压实。
“好了!整个伏天过去后,曲就制成了。”张小强娘拍拍手,模样很是轻松。
“这就好了?”张小强问。
“是的,伏天有足够的热量,再加上麦糠的溽热保暖性,催动麦仁发酵,等到发透再干透,看起来遍布海绵般的蓬窝就成了。”张小强娘说,“并没有那么快,要几个月呢。”说完,张小强娘走回屋子里,将上次制的曲拿出来给他们看:“就是这样的,只剩最后一块儿了。”
张小强两人手中转动着那块曲,看到上面布满了细密的小窝窝,表面蒙着一层灰尘,似是年代几远。张小强娘向他们解释那是三年前制的曲,没用两人插手,所以两人并不知道。一次制曲,每次用量仅少许,不间断地传承着。
张小强娘接过那块陈曲,用菜刀艰难地剁下少许,说道:“‘引子’也没了,我要制‘引子’,你们也可以看看。”两人欣喜不已,在一日之间竟了解了这许多事。
张小强娘将切下的少许曲碾碎,散入若干小米里,然后入锅加水开煮。连煮几个开后,水分渐渐蒸发完毕,锅底只剩几乎粘稠的玉粥。张小强娘用勺撇出粘稠的米水放在一旁,然后舀出所有粘粥入盆,在盆里撒入若干麦麸,用筷子充分搅拌,不断加入麦麸直到干索,不再粘手。再把它们捞出匀摊在盖垫上。
当晾干后,那些米粥、麦麸与陈曲的混合物,便化合成了“引子”。
张小强娘做的“引子”极好,在全村是有名的,四邻八舍全靠她的引子蒸干粮,不惜以物易物。有慕名者从村东头、北头、南头跑过来,腆着笑容讨要张小强娘做的引子。
她做的引子发面快,面质松软泡多,蒸出的干粮甜香绵软,就是不一样。
有很多人不好意思多次讨要,只要一点,然后拿回家用此引子发面,然后留住一块面做“老面引子”用来发面蒸干粮,但效果总不如真正的引子好。
就张小强娘来说,张小强可以引以为傲的特长不多,引子算一个,织布算一个。每个农闲时节,村民纷纷来要求张小强娘帮忙织布,向她要引子;每天每天,张祖华都会跑跑这家,去去那家,帮人家敲鸡打狗垒灶台。
在人们不知是鄙视还是赞扬声中,在张家村里总流传着一句话:“张祖华两口子是全村人的好儿女,他们帮忙可热心了,即使自己的活儿不干,也先要急人之所急,足人之所求。”
张小强娘帮人织布蒸干粮,是全村人民的好媳妇;张祖华帮人敲鸡打狗建茅房,是全村人民的好儿子。
他们不仅是他们父母的好儿子媳妇,也是大家的好儿子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