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亮术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能使光球维持着发光的,这也就是说,它可能保持着上一阶段的状态。
那么如果我把它嫁接给其他的法术会怎么样?
我原来也没这样拼凑过法术模型。还是先试试看,万一可以呢,那不就好玩了。
那选哪个法术进行测试呢?
恩~,还是选水球术吧,这个容易进行测量。”
路修远先是重新拓印了一个‘光亮术’的法术模型,然后将它的最后一个部分,也就是‘保持光球’的部分剪切了下来。
在这之后,他又选出一个合适的‘水球术’法术模型,拓印之后,就将上面的那一部分拼接到了这个模型的最后面。(相关说明:以后凡是要调整法术模型的,被调整的均属于拓印过的,原来的还是有留底的,这个之后将不再赘述。)
拼接完成之后,修远开始往这个新的法术模型里面灌注法力,并注意着外面的动静。
灌注法力时,前边很顺利,水球慢慢的出现,并缓缓变大,表现的和以前一个样。这说明拼接的部分,不影响前面的效果。
之后,随着水球慢慢的变大,顺利到了预加速和执行加速阶段,一切如常,没有什么意外发生。
直到法力走过原法术模型的终点,也就是此时法力已经流到了拼接处。
修远却看到水球还漂浮在空中,没有进行自由落体运动。这说明,拼接部分也完好的起作用了。
毕竟如果不起作用的话,那么水球应该是进行平抛运动的。而不像现在,水球还在缓缓的向前运动,但是垂直方向上一点也没有降落的迹象。
这里,水球之所以速度很慢,那是路修远挑选模型的时候,选了一个预加速阶段和加速阶段都是目前最小通道的。
‘预加速阶段’的通道小,水球的加速度就会很小;‘执行加速阶段’的通道小,那么法力流动速度就快,加速时间也就短了。
这样两相结合,就会导致最后的水平速度可以较小,至少修远眼睛只能看见水球在很慢的往前飘,就像蚂蚁在那里缓慢的爬行一样。
法力进入到了拼接部分的时候,修远还用手试了下水球,捏了捏,戳了戳。他发觉确实可以控制,因为现在他还可以控制水球的硬度。
等法力流到模型终点,他发现,水球还是在他的控制之下。法力过了终点之后,他继续往模型灌注法力,发觉依旧可以控制水球,水球也保持原状。
“看来这部分的效果和在‘光亮术’尾部的时候一个样啊。确实是可以长久的保持状态。”
得到结论以后,他断了法力,然后就看见水球开始自由下落,最后的着地点就在他前方不远处。
“看来,断了法力也就会失去对它的控制了,这点和原来一样。还不错。
那接下来,就得看它到底保持的是什么状态,或者说是哪个阶段的状态。
换句话说,是保持和上一阶段相同的加速度状态进行加速,还是保持加速完毕的状态,进入匀速运动?
这个问题,还是选水球术就比较好测,其他的几个都不太好弄。”
这次,路修远将刚才的模型调整了一下,使水球的加速度可以较大一些,但是等法力流到原来终点的时候,水球必须还处在精神力场范围之内,而且还得稍微靠里一点。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如果到原来终点的时候,水球已经出了力场了,那不是已经失去他的控制了吗,这样不就测不了拼接部分的效果了吗。
还有,这里的稍微靠里一点,也就是离力场边缘大约四五十公分吧。这样,就能让水球在拼接部分的控制下再运动一段距离,最后也好进行测量和计算,排除掉因距离过短而可能造成的判断失误。
准备好测量工具,他很快便完成了几次测试。
测量结果并且进行计算之后,他再将结果和没有拼接部分的进行对比。
他发现:有拼接时的水球的水平初速度,竟然和没有拼接的时候的速度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