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的舅舅甚至想自残已达到回城的目的。小蓝的妈妈要面对母亲几乎每周寄来的带着血泪的信笺,这边还要看好快要疯狂了的弟弟。她实在是别无选择。
当农场的场长把一张回城的介绍信,和一张与他腿有些瘸的儿子结婚的证明摆在小蓝妈妈面前时,她别无选择。于是这个善良女人的一生就一样盖棺定论了。她含着眼泪在两张介绍信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又在一阵嘶吼当中努力拦住要去找农场场长拼命的弟弟和杨老师。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爱情把弟弟送回了京城。
失去了爱情的杨老师,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发奋图强,考回了京城的大学,成为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当然他还要感谢小蓝的妈妈求自己公公在政审一栏盖的农场红章。
这便是小蓝妈妈和杨老师的故事。当然对于千千万万的知青来说,这样的故事泛滥在这个国家的很多个角落。人性的善与恶,欲望和道德的底线在很多地方用很多种扭曲的方式,记录着一个时代不可言说的无奈。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青春,然后慢慢变老。每个时代的青年都会在自己的时代留下因为理想而挥洒的汗水。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留下了很多与时代交织在一起的不可磨灭的记忆。
所有后世能够达到的繁华都不会是空中楼阁,一个盛世的基础也是建立在泥泞之中才能建起万丈高楼。终究会有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在不断的努力和忍辱负重当中,为后世子孙充当了不可磨灭的前驱。他们或许没有光彩的一生,或许他们面对的更多的是理想的破灭。但是历史终将会铭记他们,作为父辈甚至祖辈们艰辛坎坷的付出。
当小蓝的妈妈因为政策的放开有了回城的机会,当小蓝的爸爸―――那个善良的跛脚男人也在劝自己的妻子离婚返回京城的机会出现的时候。小蓝的母亲坚定地选择和自己并不情愿一起生活的男人和孩子留在一起。为此小蓝的外婆又大病了一场,唯物主义的杨老师只能幽幽的说“这是一个善良女人的命,也是这个时代的命运。”
小蓝的妈妈因为响应国家的号召没有回城,再加上小蓝爷爷快要退休的农场场长的运作下。从橡胶厂调到农场场部,成了一名农场干部。
然而生活有时候就像一个严肃的玩笑,随着改革开放和知青大范围的返城。农场就真的成了一个“农场”,曾经被大多数人羡慕的农场干部变得无人可管无事可做。
好在小蓝高中没有上完就被送到京城外婆家,杨老师看到小蓝就仿佛看到了曾经那个美丽善良的女知青,自然会有别样的情谊,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于是也才有了路远要来版纳一行的缘由。
佳琳集团与人大校团委共同组织的希望小学工程已经在西双版纳州结出了硕果。后续的援助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路远此行是为了兑现和小蓝在咖啡馆里的约定,修一条可以出来的路,建一所有版纳风情的民宿。在路远的心里,其实更希望用这样的方式,给这个边远的角落带来一些现代气息的变化。当然因为小蓝,因为杨老师,因为小蓝的妈妈和他自己的那颗渐渐变得柔软的心,他很愿意自己所能看到和接触到的小世界能够因为他的努力会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