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社会变迁(四)(2 / 2)

    “上帝作证,在东岸生活实在是太难了。按照报纸上的话来说,那就是社会加速转型、生活节奏变快,唉,不过终究是比旧大陆强太多了。在这里,我可以自由地做很多事情,我也有无限的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体面人的生活。”阿涅利将叮当作响的补锅工具拎在手里,然后沿着街道朝前方走去。

    这里是梅林县城内最热的场所了。一条石质桥梁横跨梅林河两岸,桥的两头是两个巨大的市场,一个叫农贸市场、另一个则是布匹批发市场。梅林港作为重要的南北转运节点,以及沿海地区向内陆腹地推进的起点(通过伊河水系),自然而然地便成了一个大型的货物集散地。伊河地区、西北垦殖局辖地的很多城镇的店主或商贩们,都是到梅林港来进货,然后再想办法运回去销售,这就造就了县城内一些批发市场的繁荣。

    此时阿涅利所站的地方就叫做“桥东布匹批发市场”,大量布匹推销员或中介用精光闪闪的目光在人群中搜索着每一位潜在客户。他们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泾渭分明地分作了两个阵营,一个专营大鱼河机器纺织厂生产的各类布匹,一个专门推销来自北方的平安织造厂生产的纺织品,双方在桥东批发市场这个著名的货物集散地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试图让每一个来进货的商贩或店主们都购买自己推销的商品。

    竞争的手段不外乎廉价竞销以及各种空头许诺,当然这个过程中免不了也会黑一下竞争对手,这些都是应有之意,阿涅利早就见怪不怪了。在批发市场附近,还有一些出售各色纺织品的商店,有的商店很气派,窗户都是玻璃窗橱,商店内的墙壁上甚至还贴着金箔纸,很有一番暴发户的气派。

    这些商店的店主原本都是小商贩,后来被两大纺织厂招安成了代理商,开始为这些上游厂商推销各自的成品。由于这里是货物集散地,一些机敏能干的人很快就完成了原始积累,然后直接从工厂拿货到自己店里进行销售。而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后,他们又开始雇佣一些推销员开始到外面拉客,以推销自己商店里的商品,商业体系就是这么一步步地发展起来的。

    穿过熙熙攘攘的桥东批发市场,阿涅利跨过石桥,来到了桥西的农贸市场。和布匹之类的工业化商品所不同的是,农贸市场这些年来的销售一直没有太过显著的变化,除了少数食品如鲸肉、咸鱼、干果、烟丝是从远方运过来之外,其余的各种商品如蔬菜、鲜肉、禽蛋、牛油、豆制品等都是本地自产。

    多年前这里就是一个农产品集市,乡下的农民们定期携带自己的商品来到集市上出售。如今这一模式依然没有太多的变化,除了市场由露天的改为了带屋顶的以外,这里的销售者依然是那些人。或许其中的直接生产者少了,去乡间收购农民品回来转卖的商人多了,但这一趋势的变化依然是极其缓慢的,远不如那些工业品市场变化的迅速、剧烈。

    市场的街道有些狭窄,大量的马车和行人拥挤在其间。梅林港是南方车辆厂的所在地,在这座城市,商人或店主们购买小型货车的比例很高,他们拉着货车到四里八乡去收集农产品,然后运回自己的店进行销售。

    阿涅利远远就闻到了一些马车上散发出来的刺鼻的鱼腥味,那些是去米林湖附近的渔村内收购鲜鱼或咸鱼的商人。地上偶尔有一些马粪或牛粪,臭烘烘的让人怨声载道,阿涅利也很小心地注视着脚下,他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行人挤到牛粪上去。

    街道上出人意料地出现了一辆运输牛奶的货车。这些牛奶都产自附近的郊区,一些奶油甚至来自东方的养马乡。这种新产业的出现得益于交通事业的大发展,县道、乡道的大力修建,使得物流交通比过去便捷了许多,这就使得牛奶这种注重运输时效的商品开始从农村走进了城市。

    一些牛奶商人(往往是由完成原始积累的奶农转变)雇佣了一些廉价的意大利或瓜拉尼女人(她们往往还兼职妓女),让她们充当牛奶女郎,穿着统一的服装出入于诸如南方车辆厂、铁路机械厂之类的大型企业家属区——这些地区的居民们是牛奶消费的主力。

    阿涅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穿越了拥挤的农贸市场,然后来到了自己印象中的朋友的家,不料却是铁将军把门。到他店里去一看,一个十二三岁模样的意大利少年在看店,他告诉阿涅利,他的老板外出进货去了,可能要一个星期以后才能回来。阿涅利闻言后只能失望而返,他可没时间在这里逗留,他要尽快赶回北方的镇海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