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被王朝歌一句话点醒,用自己的诚意去打动荀子。
从第四天起,荀子住处大门外的柳树下站着一个清瘦的少年,一动不动,不吃不喝,从早到晚,不眠不休。
荀子住处的大门始终紧闭,无人出来招呼这个少年,整个世界当他不存在。
如此这样,直到第六天的中午,一直未开的大门终于开启了,只见门内健步走出一个老者,年约五十左右,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
他走到已经几日滴米未尽,滴水未沾的少年面前,和蔼的问道:“韩非,你一直站在我家门口,为了什么呀”
“荀大师,弟子想拜您为师,请您收我为徒”韩非见到荀子后,恭敬的拜倒在地上,仰头看着荀子恳切的答道。
“你可是真心愿意跟我学习,没有丝毫不情愿吧”荀子问。
“荀大师,韩非是真心想跟您学习的,前几日是我不懂事,冲撞冒犯了您,请您原谅我的无知吧”韩非磕着头说。
“你是可造之材,是韩国的公子,将来前途未可限量,只要你肯虚心实意的学习,我当尽心竭力传授于你老朽的毕生所学。”荀子宽慰的说。
“荀大师,您同意收我为徒啦”韩非欣喜的说。
“徒儿,可以开口称呼为师了。”荀子笑道。
“师傅在上,请受弟子一拜。”韩非喜极而泣,开心的朝荀子叩首。
荀子将韩非拉起来,携着他的手走进院门,从此韩非就正式成为一代大儒荀子的弟子,在荀子处的几年学习成为韩非人生中一段重要的岁月。
荀子的学生众多,来自不同的国家,这与儒家的教育思想有关,荀子推崇并一贯坚持儒家至圣先师孔子“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广纳贤才,不拘一格的
培养人才。
楚国的小吏李斯就是受到儒家思想的感召来到齐国求学,并得益于这样先进大同的教育理念才有机会拜到荀子门下进行学习,一颗将来中国政坛上的明星正破晓而出。
作为韩非的朋友,王朝歌也经常有机会至荀子讲学处旁听课程。王朝歌一来二去的,跟韩非的同学李斯也成为了朋友。
从王朝歌的角度看,李斯是与韩非截然不同的人。李斯是功利性极强的人,他来荀子处就是学习帝王之术,他不甘心一辈子做小吏,看人颜色,仰人鼻息,他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成为青史留名的人,但为人极自私,这成为他命运最终悲惨的注脚。
韩非天资聪颖,自小打下的基础好,很快就从荀子的众多弟子中脱颖而出,是学霸级别的存在。李斯资质一般,但勤奋好学,有过从政经历,间接弥补了自身的不足,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是寒门学子的榜样。
两人在日常的朝夕相处中结下了友谊,平日里无
话不谈,王朝歌乐见这种关系的发展。
韩非的很多政治抱负将来得以实现与李斯的关系是很大的,要形容他们的关系,最贴切的比喻是,韩非是树,李斯是藤。藤缠树相辅相成,相荣共生,但也会出现为争夺阳光雨露而发生残酷异常的“绞杀”现象,每每想到此二人今后相生相杀的命运,王朝歌禁不住唏嘘不已。